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信仰的力量

作者

郭晓娟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管理处 716000

云映赤血色,山披万青纱,雾笼云遮缥缈,英魂贯啸苍穹。

隐蔽战线 -- 中国革命的另一个战场,多少无名英烈拼接而成,或许不甚唯美诗意,甚至有惶恐、有灾难、有血泪,但是却坚固异常 -- 连接了绝望和希望,脱离了悲剧重获了新生。风雨飘摇的社会下,国家命运与民族存亡大义从何而来?随着历史的转折变迁,国家的沧桑巨变,时间已经给出了答案——信仰。

历史可以苍老时光,却抹不掉崇高的信仰。郑文道就是坚守信仰的典范。他出生于广东香山县。1933 年,郑文道考入上海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7 年抗战爆发,郑文道毅然放弃学校介绍的工作,加入了由中共青岛地下党组织的抗日游击队。他跟郑香山曾奉命趁日寇尚未控制青岛之际,对青岛的码头仓库和铁路大桥进行爆破,有效地阻碍了日军的侵略步伐。但没多久,日寇加大了盘查力度,游击队在一次袭击小股日军时被打散,郑文道在护送一名重伤员接受治疗后,就与游击队失去了联系。1938 年 1 月,郑文道辗转到上海,找到中共地下党员景德,郑文道在他的帮助下参加了华东人民武装抗日游击队,同年 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

由于郑文道作战沉着、勇敢,组织上决定让他参加我党在上海的地下情报工作。1938 年9 月,日军下辖的“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在上海公开招考,郑文道化名“程和生”前去应考,顺利被录取。据许洪新介绍,这个机构表面上是经营中国东北铁路和重工业的一家铁路公司,实际是日军设的情报机关,负责调查中国各地的地质状况、兵力布局、经济情报等内容。中共党组织当时已经安排了日籍中共党员中西功等人沿伏其中。第郑文道接受的任务是及时将中西功的情报传送给党组织。中西功把日军各个战区部队的分布、武器配备、负责人是谁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并将情报交由郑文道送出。刚开始接触时,郑文道对于一个日本人能够支持中国的抗战表示怀疑,所以郑文道每次拿了情报就走人,从不多说一句话。时间久了,他发现这个日本人同中国人一样,在为抗战努力工作着,于是一种尊敬之情油然而生。但唯一使郑文道遗憾的是不能公开称郑文道为“同志”即便只有他们两人在一起时也不可以。直到此时,他才深深认识到“同志”一词的分量和意义。

因为经常出入日本机关,众人认为他已公开投靠日本特务机关,纷纷跟他划清界限,连他的恋人也不知情,斥责他是“卖国贼”。郑文道时刻都在经历信仰和情感的较量,具体说也就是他内心的信仰和情感交织,信仰与爱情的较量;信仰与亲情的较量;信仰与友情的较量,他用一生向世人阐述着信仰的力量。

1941 年 10 月,日本东京警视厅突然对所有的情报机构进行审查,潜伏的共产国际成员几乎全部入狱。1942 年 7 月,中西功、郑文道和另一名地下情报人员倪之璞先后被捕。(被捕后的郑文道说:我清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白自己从事工作的危险性,我知道随时有被捕的可能。如果你被抓去,也许我也会被抓,但我可以为你掩护到底,如果这个目的不能达到,那么我将一死了之) 审讯期间,为了不留给敌人任何的幻想,郑文道趁敌人不备,从窗口跳了下去,当场牺牲,年仅28 岁!中西功在给郑文道的悼词中写到:作为了掩护别人而无甘洒热血;你为了世界和平而献出生命;你为了共同的信仰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你是我心中最值得尊敬的中国共产党员。郑文道用自己的一生演绎着对信仰的坚守和执着追求。

古人云:得其大者兼其小。郑文道和他的战友们将个人理想、民族大义联系在一起,确立了科学的信仰,从而创造出巨大的价值,这便是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