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网络素养教育与网络育人能力建设路径研究
赵彧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157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工作学习的重要渠道,网络素养也成为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树立新理念,关注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网络育人能力。因此,职业院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把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提高教师队伍的网络育人能力。
一、网络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一)适应时代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学习的重要工具,网络素养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素质要求。
(二)抵制网络负面影响:网络上存在诸多不良信息,对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有助于抵制这些负面影响。
(三)提升信息素养: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识别、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网络育人能力建设路径
(一)树立网络育人的理念
职业院校教师应认识到网络素养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网络,把网络素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去,鼓励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和生活。此外,职业院校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网络素养教育内容。例如,通过开展线上线下主题班会、征集网络正能量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开设线上线下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观看网络正能量影片等活动,将网络素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通过开展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实践活动、组建校园网络文化社团等形式,把网络素养教育与学生社团建设相结合。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要把网络素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作用,积极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建立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第一责任人的网络素养教育工作机制,定期研究网络素养教育与思政工作的协调机制,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科学化的网络素养教育与思政工作融合机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主体作用,营造全员参与网络育人氛围。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网络素养培训,把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之一。组织教师参加线上线下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通过开展线上线下主题班会、主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开设网络育人专题课程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都开设了网络课程,但是课程的形式比较单一,对网络育人功能的发挥也不够突出。因此,职业院校要从育人根本目的出发,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网络育人课程体系。在网络课程中要加入网络素养教育内容,通过专题授课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内容设计教学专题。其次,要深入挖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历史人物、事件等方面的故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基本轨迹。最后,要结合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出现的网络热点话题设计教学专题。在网络课程中加入大量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挑战,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提高自身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开设线上线下主题班会
职业院校要不断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把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作为重要内容。一是要开展线上线下主题班会,积极运用新媒体,制作网络宣传阵地,开设线上主题班会,实现班级活动全覆盖;二是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如利用新媒体平台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等;三是将网络育人融入班级日常管理中,建立班级微信群、QQ 群等网络阵地,利用班级群发布消息、讨论交流等方式开展网络育人活动;四是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广播、宣传栏、板报等阵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搭建学生社团实践平台
职业院校的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课外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通过搭建学生社团实践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网络素养,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一方面,要搭建社团活动实践平台。学校应积极组建学生社团,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要将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立德树人”贯穿于社团活动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网络文化活动
网络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网络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在快乐中获得成长。目前,职业院校开展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主要有:一是以“学雷锋”“五四”“六一”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的主题班会;二是以“互联网
为主题的辩论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三是以“我是接班人”“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四是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开展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在开展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时,要注重网络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中来,通过参与网络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网络文化活动的乐趣和意义,激发他们对网络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成长快乐。
(七)打造网络育人特色文化品牌
网络文化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是网络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网络空间传播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和吸引力。职业院校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深受学生喜爱、能反映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和大学生精神面貌的品牌文化,是有效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例如,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新时代新青年”,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传播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通过微课堂、微讲座、微视频、微团课等形式,打造了一批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网络育人品牌文化,如“网络思政”系列微课视频、“青马工程”“校园文化建设”“阳光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课程和活动,通过主题鲜明的精品微课视频等形式将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和大学生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
结论:
职业院校网络素养教育与网络育人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等多方面的努力,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培养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为建设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人才培育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志艳 , 陈新文 . 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下职业院校的机遇、挑战与变革 [J]. 教育与职业 ,2022(14):21-28.
[2] 王纯莲 . 高职院校技术技能服务的企业认可度探析——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37(02):11-15.
[3] 杨瑞华 , 刘亚龙 . 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探索实践——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为例 [J]. 科技风 ,2022(04):39-41.
[4] 聂琪 . 艺术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途径研究 [J]. 科教导刊 ,2022(0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