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职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培育的课程化实施策略研究
朱晴
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 450001
前言
自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以来,它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育人工作赋予了更为系统而全面的指导框架,通过将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于课程体系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这一创新性的整合策略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还深刻地塑造了他们对于工作的敬业态度与创新精神,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了其综合素质。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的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
三全育人这一教育理念强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全面指导、课程体系的精心构建以及校园环境的优化营造,实现全体师生的全程参与、全方位覆盖与全过程实施,旨在打造一个协同共进、立体化的育人生态系统。此观念着重于教育的全面性和整合性,其目标在于培育具备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均衡发展的人才,不仅侧重于知识的传播,更强调对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实现个体的全人发展。
(二)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教育作为培育学生劳动认知、技能、习惯及劳动精神的关键路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塑造学生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增强其实际操作技能,还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并适应职场环境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意义
(一)提升职业技能
劳动教育旨在引导学生习得实用操作技艺,而工匠精神的培育则侧重于激发学生在职业技艺领域持续追求卓越与完美之精神。将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相融合,旨在引导学生不仅掌握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具备精益求精的态度,以此为基础,学生能够自我设定更为严格的标准,从而显著提高其职业能力与素质。
(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仅限于技能的传授,它更深层地涉及到对学生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以及全面发展的一系列关键要素的培育。而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其强调的工作责任心与执着精神,这一理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敬业精神,促进他们形成高标准的自我要求。将二者相融合,能够有效地助力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人格特质,并推动其在多维度上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三、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的课程化实施策略
(一)课程设计与规划
基于三全育人的指导思想,中等职业学校理应系统整合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架构之中,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职业技能的精进。课程设计需秉持科学与合理性并重的原则,充分考量学科的独特属性,确保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教育的同时,亦能显著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期培养出兼具深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劳动教育的实施可通过整合专门课程,例如《职业道德与劳动技能》、《现代制造技术》以及《职业素养》等,以系统化地传授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不仅体现在理论讲解上,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演练等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深刻理解并内化工匠精神的价值观。
(二)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育作为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整合的核心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体系,应精心规划并实施多元化的实践课程与项目,旨在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通过直接参与实际劳动与生产过程,增强其职业技能与实践经验。此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强化其对行业实际运作的认知,从而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借助实践经验,学生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其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够深刻体验并理解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与内涵,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深度融合。例如,教育机构可通过安排学生参与实习项目、工厂实地考察以及工艺创新设计活动,使其亲身体验工匠精神的独特魅力,并在此过程中培育起强烈的责任意识与职业奉献精神。
(三)全面参与和综合评估
三全育人的核心思想倡导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教育模式,旨在构建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在此框架下,学校应当将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教师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在日常教学和指导过程中,积极促进学生形成勤勉、创新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致力于传递专业知识,更需在教学实践中精心培育学生的道德观念,并着重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为了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入考量,学校应构建一套综合性评价机制,该机制不仅涵盖传统的学术成绩评估,还应纳入劳动教育的实际参与度以及工匠精神的体现,以此全面衡量学生在各个维度的成长与发展。
(四)校企合作促进社会资源优化整合
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依托学校的内在资源,还应当强化与社会以及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与互动。校企合作机制的实施,旨在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实习与就业平台,使得他们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以亲身体验并直接面对行业的具体需求。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而且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促使他们内化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从而更为全面地准备自己步入职场。企业可向学校贡献真实案例,旨在深化学生对行业动态与技术创新的理解。此外,企业应积极参与课程规划与教育实践,为学生构建更具针对性的实战演练环境。此举不仅能够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亦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行业适应能力。
结语
通过以上实施这些策略,不仅能够显著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还能够有效对接社会对具备专业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从而实现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与高效对接。
参考文献:
[1] 胡智华 , 吴志琴 . 基于培养中职生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劳动教育策略[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25(06):119-121.
[2] 王雅莉 . 三全育人理念下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D]. 吉林农业大学 ,2024.DOI:10.27163/d.cnki.gjlnu.2024.000384.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研究成果和项目编号,2025YB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