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作者

马淑芹

绥化市实验中学 152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原则及方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阐述和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揭示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与应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详细介绍了如何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等因素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

引言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引入,为改善这一现状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素养。

1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里,问题情境创设意义重大,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首先,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正处在好奇心旺盛的阶段,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他们求知的大门。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以电影院座位的定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准确找到自己的座位,这种贴近生活的场景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新知识充满渴望,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通常较为抽象,而问题情境可以将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比如在教授“函数的增减性”时,创设股票价格随时间变化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分析价格的升降趋势,能直观地理解函数增减性的概念,降低学习难度,深化对知识的领悟。

2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2.1问题情境与教学内容脱节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学内容未能实现紧密融合,出现了明显的脱节现象。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没有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核心要点。有些教师过于追求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或新颖性,却忽略了其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法”这一内容时,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述了一个关于动物迁徙的复杂故事作为问题情境,故事中涉及众多与有理数加减法无关的情节,学生虽然被故事吸引,但很难从中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导致在后续学习中无法将情境与新知识建立有效连接。

2.2问题情境缺乏深度和广度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思维发展要求。许多问题情境设计得过于简单,缺乏深度。教师为了让学生轻松得出答案,设置的问题往往只需学生运用简单的记忆或机械的运算就能解决,无法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2.3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未能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了主导角色,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教师往往习惯于过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极为有限。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关于平行四边形框架变形的问题情境后,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猜测和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而是直接开始讲解和推导,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失去了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机会。

3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3.1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入手。

3.2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能为初中数学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讲解“函数图像”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动态演示课件。

3.3基于数学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史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基于数学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既能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在讲解“无理数”时,教师可以讲述古希腊数学家希帕索斯的故事。公元前 5 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即世间一切量都可以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然而,希帕索斯在研究边长为 1 的正方形对角线长度时,发现这个长度无法用整数或分数来表示,这一发现冲击了当时人们的认知。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希帕索斯,面对这样的情况,会如何思考和探索呢?这个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深入思考无理数的概念。

3.4依据学生认知差异分层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认知差异,依据这一特点分层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简单应用。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明去文具店买笔,一支笔 3 元,他付了 20 元,找回 5 元,请问小明买了几支笔?这类问题情境简单直接,学生能够轻松理解题意并列出方程求解,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遵循趣味性、启发性、真实性和针对性等原则,运用多种方法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并按照科学的实施步骤进行教学。同时,要关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不断优化问题情境教学,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各类情境的使用与创新. 曹娅烨.数学大世界(中旬),2022(06)

[2] 利用问题情境助力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闫永兵.理科爱好者,2023(01)

[3]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应用研究. 邹燕丽.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