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有效性实践探索

作者

郭媛 王超 姚丽 屈家跃

陕西省山阳中学7264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具有独特价值。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教研的重要形式,是落实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地理集体备课存在目标定位模糊、教学方法陈旧、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难以有效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因此,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有效性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地理集体备课的现状与问题

(一)高中地理集体备课的开展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推进,高中地理集体备课在各校落地生根,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地理教师们围坐探讨,既有资深教师分享教学难点的突破经验,也有青年教师提出新颖的教学设计思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们打破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共同梳理教材重难点,根据学生学情调整教学进度,通过分工制作课件、共享教学资源,逐步实现教学流程的标准化。这种集体协作不仅提升了备课效率,也让地理课堂在保持学科严谨性的同时,更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高中地理集体备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高中地理集体备课的局限性逐渐显现。部分备课组对核心素养的把握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目标简单罗列,未能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环节,导致课堂与素养培育脱节。教学内容方面,过度依赖教材文本,很少结合本地生态治理案例、新能源开发等鲜活素材,难以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备课过程常陷入“轮流读教案”的形式化怪圈,教师们缺乏对教学策略的深度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难以融入课堂。此外,评价体系仍以试卷分数为核心,忽略学生在地理实验、野外考察中的表现,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有效性实践路径

(一)明确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基础。备课组需立足课程标准,结合学情深入剖析地理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具象的教学指引。例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备课中,教师不仅要设计区域发展理论的知识传递环节,更要创设真实情境:如以本地产业转型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分析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尝试提出生态友好型发展方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人地协调观。通过将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素养目标细化到每个教学环节,让核心素养培育贯穿课堂始终,确保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二)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教学内容的深度整合与重构。备课组需打破教材的固有边界,将鲜活的现实素材引入课堂。比如在“气候变化”教学中,以本地近年来遭遇的极端降雨、高温干旱事件为切入点,结合气象部门的监测数据与卫星遥感影像,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对比、现象溯源,探究人类活动与气候演变的内在关联,在真实情境的分析中强化人地协调观。在知识体系构建上,可采用“主题式整合”策略。以世界地理复习为例,围绕“区域可持续发展”主题,将自然地理中的地形、气候与人文地理中的产业布局、资源利用串联起来,组织学生开展“区域发展路径对比”探究活动。通过梳理亚马逊雨林与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差异,或是对比珠三角与鲁尔区的产业转型模式,帮助学生建立“要素相互作用、时空动态变化”的地理思维,让零散的知识转化为结构化的认知体系。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要让地理课堂焕发活力,教学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备课组不妨跳出“满堂灌”的固有模式,将真实生活场景融入教学。以“城市空间结构”教学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化身“城市观察员”,通过绘制校园周边地图、访谈商户居民,探究商业街为何选址十字路口、老旧社区改造背后的规划逻辑,在实践调研中理解地理原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现代技术的巧妙运用能为课堂注入新动能。利用 GIS 系统动态还原城市百年变迁,或是借助 VR 技术让学生“置身”黄土高原,直观感受流水侵蚀塑造的千沟万壑。这些沉浸式体验将抽象的地理过程转化为具象认知,既突破教学难点,又点燃学生探索欲。当课堂从“单向传授”转向“双向互动”,学生便能在主动参与中,逐步形成地理核心素养。

(四)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以分数为核心的评价模式已难以适应核心素养培育需求,备课组亟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建立动态评价档案,除记录单元测试成绩外,还将课堂辩论中的观点表达、小组课题研究的参与度、地理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等纳入评价范畴。例如在野外考察活动后,采用“三维评价法”:学生先通过自评反思观察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小组内依据分工完成情况互评协作能力,教师则结合数据分析与现场表现,从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维度给予专业反馈。这种多主体、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既能帮助学生清晰认识自身发展水平,也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真正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良性循环。

三、总结

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地理集体备课,已然成为提升教学品质的关键突破口。教师团队可从精准锚定教学目标、深度整合教学资源、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完善多元评价机制等方向发力,让集体备课真正成为教学创新的孵化器。例如,通过跨校联合备课、教学案例共创等方式,既能拓宽教学视野,也能将真实情境、前沿技术融入课堂。唯有教师主动更新教学理念,保持开放协作的教研态度,持续优化备课策略,才能让地理课堂迸发活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推动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其娜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模式 .”中华活页文选 :高中版 6(2022):0135-0137.

[2] 惠明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集体备课模式 .” 求知导刊10(2020):2.

[3] 李明 陈静.“”双减”背景下有效集体备课探索.”(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