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群文阅读润桃李: 初中语文课堂里家庭美德的诗意实践之旅

作者

刘小琴

重庆市开州区德阳初级中学 405400

一、引言

家庭美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家庭美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以其多文本、多视角的特点,为家庭美德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使家庭美德教育在语文课堂中如诗般展开,滋润着学生的心灵。

二、群文阅读在家庭美德教育中的价值

(一)丰富教育资源

群文阅读打破了单篇阅读的局限,通过选取多篇围绕家庭美德主题的文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这些文章可以涵盖古今中外,涉及不同的家庭类型和故事背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家庭美德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深化主题理解

开展多文本的对比阅读,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美德这一主题有着显著帮助。不同文章在情节设置上或曲折跌宕,或平淡温馨;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的形象鲜明立体,有的则细腻温婉;情感表达上更是风格迥异,有的直白热烈,有的含蓄内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对这些不同文本展开比较、深入分析和系统归纳。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学生不再局限于单一视角,而是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全面把握家庭美德的核心价值。如此一来,学生对家庭美德的认同感也会随之增强,更加自觉地践行家庭美德。

(三)培养思维能力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需要学生具备出色的信息整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当学生面对多篇不同主题、风格的文本时,首先要做的便是梳理每篇文章的脉络,明确文章的主旨和结构,这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还需精准提取关键信息,去除冗余,抓住核心要点。更为关键的是,学生要深入分析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差异,探寻它们在主题、观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异同。这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家庭美德的践行离不开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思考,这些思维能力恰好能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庭美德的内涵,进而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教学实践策略

(一)精心选文,构建群文阅读资源库

选文是群文阅读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家庭美德的主题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章。例如,可以选择朱自清的《背影》,让学生感受父子之间深沉的爱;选取冰心的《荷叶·母亲》,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还可以引入一些反映现代家庭生活的优秀作品,如曹文轩的《草房子》中关于家庭温暖与亲情的描写等。通过这些经典与现代相结合的选文,构建一个丰富多样的群文阅读资源库。

(二)巧妙设计议题,引领阅读方向

议题是群文阅读的核心,它能够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深入阅读和思考。在设计议题时,要紧扣家庭美德的主题,同时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例如,可以设计“从不同作品中感受家庭之爱的表达方式”“探讨家庭责任在不同人物身上的体现”“分析家庭冲突背后的美德内涵”等议题。这些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家庭美德的相关问题。

(三)组织多元活动,深化阅读体验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观点,从而拓宽思维视野。例如,在讨论“家庭责任在不同人物身上的体现”这一议题时,学生可以结合不同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他们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以及这些责任对家庭的影响,通过交流加深对家庭责任的理解。

角色扮演:选取群文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亲身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和行为,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家庭美德的力量。比如,在《背影》中,学生可以分别扮演父亲和“我”,重现父子分别的场景,体会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艰辛以及“我”对父亲情感的变化,从而更加珍惜亲情。

写作表达: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写作,如写读后感、续写故事、创作以家庭美德为主题的短文等。写作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梳理自己的阅读收获,将内心的感悟转化为文字表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学生在阅读了关于家庭美德的群文后,可以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家庭美德”的作文,阐述自己对家庭美德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实践效果

(一)提升家庭美德认知

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对家庭美德的内涵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他们了解到家庭美德不仅包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等传统美德,还涵盖了现代家庭中的平等沟通、相互理解等新内容。学生在阅读不同文本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对家庭美德的完整认知体系,明白了家庭美德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培养家庭美德情感

群文阅读中那些感人至深的家庭故事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感恩之情。学生在阅读《背影》时,被父亲的爱所感动,许多学生表示会更加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主动关心父母。这种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内心深处种下了家庭美德的种子,为他们的行为转化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促进家庭美德行为转化

随着家庭美德认知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养,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也逐渐表现出对家庭美德的践行。他们开始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关心家人的健康和情绪,在与家人发生矛盾时能够更加冷静、理智地处理。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了关于家庭责任的群文后,主动制定了家庭值日表,每天按时完成自己的家务任务,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评价。

五、结论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以家庭美德为主题的群文阅读实践,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德育渗透方式。通过精心选文、巧妙设计议题和组织多元活动,群文阅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家庭美德的魅力,在思考中领悟家庭美德的真谛,在实践中践行家庭美德的要求。这种教学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家庭美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探索群文阅读与家庭美德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让家庭美德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得更加绚烂。

参考文献

[1] 赵国琼. 浅议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教育学,2025-05.

[2] 任银肖. 浅议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教育学,2022-07

[3] 王峰 , 指导教师 : 朱叶龙 . 浅议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 教育学 ,2022-06.

本文系重庆市开州区教育科学“十四五”2023 年度规划课题《 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kzjkghb2023017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