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思政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韩伟
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 710038
引言:
数学在基础教育中不仅承载知识传授功能,也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教育理念更新,学科思政作为改革重点,强调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然而,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偏重知识技能,忽视价值引导与人格塑造。如何实现数学教学与思政育人的融合,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聚焦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科思政实践,分析问题、提出策略,并结合案例,探索育人与教学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渗透仍显薄弱。一方面,教学普遍侧重于知识的灌输与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和道德情感的培养。特别是在低年级阶段,部分教师仍将数学视为纯学科教学内容,未能充分认识到数学思维对学生核心素养与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数学往往停留在公式记忆和定理运用的层面,缺乏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这种教学局限不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学科思政”理念应运而生,强调在学科知识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学生认知、情感与价值观的整体育人目标。
与此同时,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自推行“灵动课堂”改革以来,探索出以“以学定导、多元互动”为核心的课堂范式,课堂教学方式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为“学科思政”的渗透提供了广阔空间与有效路径。
二、学科思政与“灵动课堂”的价值整合
“灵动课堂”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特征,倡导在真实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主张课堂“动”起来、思维“活”起来、情感“融”起来。这与学科思政的理念天然契合,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提供了真实情境与互动载体。
首先,学科思政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借助灵动课堂中的情境创设与案例教学,将数学家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汲取精神力量。
其次,灵动课堂注重现实问题导入与项目化学习,为学生认识数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供实践平台。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数据分析社区资源配置、公平分配问题,不仅提升数学素养,还能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更重要的是,灵动课堂中广泛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等方式,有效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价值观的建构在交流、碰撞与共识中自然生成,有利于思政目标的达成。
三、基于学科思政与灵动课堂融合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路径
为了深入推进小学数学中的学科思政实施,教师需立足“灵动课堂”理念,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改革:
(1)重构教学目标体系:学科与思政融合并重
教师应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德育目标并列,明确将数学知识作为育人载体,兼顾逻辑思维训练与价值引导。例如,在讲授“百分比”相关内容时,设计社会调研任务,让学生通过调查社区节水情况并制作数据图表,在分析中提升环保意识与社会参与感。
(2)优化课堂组织形式:以学定导、合作探究
灵动课堂强调“以学定导”,教师在教学中应设置开放性、探究性强的任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嵌入公平、互助、责任等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情感参与度和价值判断力。例如,在解决“分苹果”问题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既平均又合理”,进而讨论“公平”的真正含义。
(3)融合技术与资源:借助AI 和数字化平台丰富思政情境
东城第一小学在“灵动课堂”中积极探索智慧教育路径,使用 AI 工具、交互式大屏等开展数据可视化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技术手段分析交通拥堵、社区人口结构等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其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
(4)建设课堂文化生态:民主平等、情感共鸣
教师应着力营造尊重、关怀、合作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表达观点、倾听他人,形成开放包容、追求真理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课堂总结、情境反思、小组互评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内化道德规范,形成稳定价值取向。
(5)拓展课外延伸活动:实践育人与思政深化同步
教师还应利用数学竞赛、社区实践、数学微电影拍摄等活动延展思政育人触角。如组织“节约用水·数据说话”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在家庭中收集数据、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增强其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与责任意识。
四、案例实践:灵动课堂中学科思政的具体融入
案例一:公平分配与分数教学整合
在讲授“分数”相关内容时,教师设计“班级图书分配方案”任务。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将不同数量的书公平分给各小组,借助图示、口算、估算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公平分配”的价值意义,并联系社会资源分配问题,强化其公平正义意识。
案例二:勾股定理与名人故事启迪人生理想
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以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引,讲述其追求真理、不畏艰辛的精神,引发学生对“科学精神”与“理想信念”的思考。同时组织学生探究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建筑、设计、测量等,使其认识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使命感。
案例三:数据统计与环保意识培养
在“条形统计图”教学中,教师设计“家庭垃圾分类调查”项目,学生通过走访记录家庭垃圾产生情况,并用条形图呈现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各类垃圾占比及危害,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保护环境。通过数据呈现与思政引导相结合,学生既掌握了统计技能,又提升了环保意识。
五、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承担知识与思维训练任务,更肩负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将学科思政融入“灵动课堂”改革,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灵动课堂”实践中,数学课堂正从知识灌输转向价值建构,从封闭静态走向开放动态,实现知识、能力与思想的协同提升。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主体性,关注价值引领与人格发展。
尽管面临师资素养、资源和评价机制等挑战,但在多方推动下,学科思政与灵动课堂的融合将不断深化,为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少年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莹 , 金岚 .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对J 省 10 篇 获 奖 教 学 设 计 的 分 析 [J]. 吉 林 省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2021,37(04):26-30.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1.04.007.
[2] 韩云凤 . 探究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思政渗透对策 [C]// 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 . 对接京津——扩展思维 基础教育论文集 .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姜山镇绕岭小学 ;,2022:504-507.DOI:10.26914/c.cnkihy.2022.034548.
[3] 黄淑琼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思政内容的融合策略 [C]// 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 . 对接京津——扩展思维 基础教育论文集 .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禾源镇中心小学 ;,2022:619-621.DOI:10.26914/c.cnkihy.2022.034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