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法研究

作者

罗悦

永清县第一中学 065600

摘要:为了适应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化学教学需求,文章从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应用为切入角度,提出了模拟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探究、构建问题情境提升思维、融入评价情境强化反馈四项教学策略。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与实践,展现了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旨在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推动新课改理念的深入落实。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法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构建符合新高考要求的教学体系,成为当前化学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以期为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可行的实践路径。

一、模拟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通过构建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消解化学概念的抽象性。在新高考背景下,情境教学应注重现实关联性,引导学生从熟知的生活现象中发现化学原理,建立知识间的有机联系。教师需精心设计生活情境切入点,使教学内容自然融入学生的认知经验中,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深层次认知转化。这种基于生活的情境创设不仅能提升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在讲授“基本营养物质”一节时,可以从“早餐营养搭配”这一生活情境入手。教师先展示不同学生的早餐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各类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随后,通过实验检测面包中的淀粉(碘液变蓝)、牛奶中的蛋白质(双缩脲反应),使学生直观认识不同营养物质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营养物质的分子结构特点,理解其在人体中的功能。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学知识设计营养均衡的早餐方案,并从化学角度论证方案的合理性。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熟悉的早餐场景逐步深入到分子层面的认知,实现了知识建构的自然过渡[1]

二、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是化学教学的核心要素,在新课改背景下更需强调实验情境的针对性和开放性。实验情境的创设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设计层次分明的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得出结论。实验情境不应局限于验证性实验,而应强化探究性实验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需注重实验过程的整体设计,确保实验情境既能体现知识重点,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可设计“探究影响金属腐蚀因素”的实验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程度,探究温度、水分、空气等因素对金属腐蚀的影响。实验开始前,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可能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定期观察记录铁钉表面的变化,拍照存证,撰写实验记录。一周后,各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金属腐蚀程度与各因素的关系图,并进行组间交流讨论。最后,结合实验结果探讨金属防锈的具体措施,引导学生将实验结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实验探究的实用价值。

三、构建问题情境,提升思维品质

问题情境的构建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尤其要注重题目设计的层次性与关联性。新高考对学生逻辑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问题情境应体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通过设计递进式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问题情境的设置需紧扣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典型问题的剖析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方式,还应注重开放性与启发性,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形成独特的解题思路。

例如,在教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可构建“铁生锈”的系列问题情境。以“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个铁钉表面出现红褐色物质”为起点,设计递进式问题:铁锈的化学成分是什么?铁生锈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变化?如何判断这是氧化还原反应?生锈过程中铁的化合价发生了怎样的改变?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先从宏观现象入手识别铁锈,继而书写反应方程式,分析电子得失,最后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提升了化学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2]

四、融入评价情境,强化学习反馈

评价情境的构建需突破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评价应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包括学科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等方面。评价情境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评价方式需体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重视学习效果的检验。评价标准的制定应体现阶段性和发展性,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实现自我反思和持续进步。

在“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教学中,可设计基于学习档案的评价情境。学生需建立个人化学学习档案袋,包含实验报告、课堂笔记、思维导图、小组讨论记录等多维度材料。在学习化学反应热效应时,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时间曲线,分析影响反应热的因素。教师通过查看学习档案,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数据处理准确性、结论分析合理性等。同时,采用小组互评方式,让学生相互评价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期末对学习档案进行综合评定,从知识掌握、技能运用、科学态度等方面给出客观评价,帮助学生明确进步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生活情境、实验情境、问题情境和评价情境等多个维度进行整体设计。情境教学法的实施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更能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未来的化学教学改革应继续深化情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高中化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彩,陈宝莲.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教学情境素材的应用[J].甘肃教育,2024(10):99-102.

[2]张海霞,李志锋.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15):57-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