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分析

作者

章炎峰

上海盛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1620

引言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革新,从传统工艺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变,创新手段逐步普及,大幅提升了工程质量和效率,而施工现场管理作为技术落地的关键环节,其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施工进度、成本控制及安全文明施工目标的实现。随着建筑项目规模扩大、结构形式复杂化,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的协同优化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如何通过科学管理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是当前建筑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课题。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的原则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必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准则,将安全生产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人员与工程安全。技术应用要坚持 " 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 的导向,在确保质量前提下选择性价比最优的施工方案,积极采用成熟可靠的创新技术提高施工效率。质量管理需贯彻" 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 的理念,从材料进场到工序验收实施标准化管控,通过技术交底和质量责任制落实质量目标。进度管理要把握 " 科学统筹、动态调整 " 的方法,根据工程特点编制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处理进度偏差。成本控制要秉持 " 精细管理、节约资源 " 的原则,通过优化施工组织和资源配置降低消耗,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返工。环境保护要落实 " 绿色施工、文明作业 " 的要求,采用环保工艺和降噪防尘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各参建方要遵循 " 协调配合、责任明确 " 的协作机制,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解决施工中的各类问题,确保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1 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主体施工普遍采用爬模与滑模工艺,通过液压顶升系统实现模板整体提升,大幅提高竖向结构施工效率,核心筒区域优先采用钢框架 - 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充分发挥钢材与混凝土的材料优势。大跨度空间结构施工重点解决临时支撑体系设计难题,采用分段吊装或整体提升技术完成屋盖安装,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确保安装精度和结构安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要严格控制构件吊装定位误差,采用专用灌浆料确保套筒连接质量,对关键节点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钢结构施工需解决焊接变形控制问题,通过合理的焊接顺序和工艺参数设置减少残余应力,对厚板焊接要采取预热和层间温度控制措施。混凝土结构养护要建立温控系统,对大体积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和冷却水管降温措施,防止温度裂缝产生。

2.2 防水施工技术

地下工程防水采用结构自防水与外防水相结合的多道设防体系,混凝土抗渗等级和配合比设计要满足耐久性要求,变形缝处设置中埋式止水带和背贴式止水带双重保护。屋面防水施工重点处理好基层处理和细部节点,坡度找平层要确保排水顺畅,管道根部、檐沟等部位要增加附加防水层,大面积铺设时保证卷材搭接宽度和粘结质量。卫生间等室内防水区域要实施 24 小时蓄水试验,防水层上翻高度和门槛处收口处理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后续施工中要做好成品保护避免破坏防水层。外墙防水要处理好砌体与混凝土结构的接缝部位,采用防水砂浆抹灰并设置分格缝防止开裂,幕墙系统要保证密封胶施工质量和排水构造有效性。

2.3 装饰装修施工技术

墙面装饰施工要严格控制基层平整度和垂直度,抹灰工程采取分层施工工艺确保粘结牢固,对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特殊基层要采取界面处理措施。吊顶工程要保证龙骨安装间距和悬吊系统可靠性,大面积吊顶要设置伸缩缝防止温度变形开裂,重型灯具和设备要设置独立吊挂系统。地面铺装重点解决空鼓和接缝高低差问题,石材铺设前要进行六面防护处理,地暖区域要设置伸缩缝并选择适宜的热膨胀系数材料。幕墙工程施工要确保预埋件位置准确,结构胶注胶厚度和宽度符合设计要求,单元式幕墙安装要使用三维调节装置保证平整度。精装修工程要实施样板引路制度,通过实体样板解决各专业管线综合排布问题,建立材料色差控制体系保证装饰效果的统一性。

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3.1 引入先进技术管理理念

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模式,整合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技术资源,建立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决策机制。实施精益建造管理理念,通过价值流分析识别施工过程中的浪费环节,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入并行工程管理方法,提前开展施工模拟和碰撞检测,在虚拟环境中解决可能出现的施工冲突问题。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将项目积累的技术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操作指南,为新项目提供可复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从材料供应商到各专业分包商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通过 PDCA 循环持续改进施工质量。发展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将环境保护要求融入各项施工技术方案,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3.2 应用信息化技术管理手段

建设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集成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人员定位等子系统,实现施工现场的数字化管控。推广 BIM 技术深度应用,建立包含进度、成本、质量信息的五维模型,为施工决策提供可视化支持。采用移动终端开展质量安全巡检,发现问题实时上传并跟踪整改闭环,提高管理效率。部署物联网感知设备,对大型机械运行状态、临时结构受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工程资料电子档案系统,实现施工记录、检测报告等资料的云端存储和快速检索。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项目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当前项目管理提供预测和优化建议。开发协同办公系统,打破各部门信息壁垒,实现设计变更、技术核定等业务流程的线上高效流转。

3.3 建立技术管理激励机制

实行技术创新专项奖励制度,对攻克重大技术难题或取得技术专利的团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建立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双通道,既保留行政管理晋升路径,也设立专业技术职务序列,拓宽人才成长空间。推行项目技术承包责任制,将技术创新目标与绩效考核挂钩,激发技术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专业技能竞赛和工艺比武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技术创新氛围,发现和培养技术骨干。建立技术成果共享机制,对具有推广价值的技术创新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应用,并给予原创人员适当权益。完善技术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新技术新工艺专题培训,保持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先进性。实施技术岗位轮岗制度,促进各专业领域技术人员的交流融合,培养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强化过程管控,可实现质量、安全、效益的有机统一。未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施工管理将向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向发展,建筑企业应积极适应行业变革趋势,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紧密结合,为打造精品工程提供有力支撑,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倩倩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实践与问题分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16(2025):38-40.

[2] 谢晓明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及管理措施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15(2025):88-90.

[3] 赵俊杰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 .”工程技术研究10.09(2025):118-120.

[4] 白维勤 .”保障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探究 .”建材发展导向23.09(2025):88-90.

[5] 吕德军 .”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标准化管理研究 .” 城市开发 .07(2025):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