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热水中心卫生院康养站点发展研究
石丁丁 吕景耘 王乐凡 罗雅菲 章雨晴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市朝阳区 100024
(基金项目:202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410033026)
摘要 近年来,我国乡村老龄化加剧与康养资源短缺矛盾愈加突出。本研究以赤峰市宁城县热水中心卫生院为样本,探索“康养疗愈站点”模式的借鉴意义。热水中心卫生院康养站点通过整合温泉资源与中医药服务,构建住院式康养体系,结合多业态协同发展,显著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并降低成本。实证表明,该模式有利于缓解乡村老年群体康复难、成本高等问题,也为健康乡村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康复疗养,康养站点,模式,乡村振兴
前言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2023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1.1%,乡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且老年群体需求从“生存保障”向“发展型康养”加速转变。与此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促进健康老龄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的通知》同样提到,“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延伸服务至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乡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和农村幸福院,为失能(含失智)、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1],强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向康养融合转型。然而,乡村地区仍面临资源匮乏、人才短缺与服务模式单一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依托乡村特色资源构建普惠性康养服务体系,成为实现健康乡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关键议题。
一、站点康养资源建设现状
(一)设施环境
热水中心卫生院位于赤峰市宁城县,整体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内部科室部门设置齐全,包括诊疗室、康复训练室、住院部等;医疗设备较为先进,配备了基本的诊疗器械、康复器材及常用药品。另外,依托当地地下热水资源,配备有丰富的药浴以及贴敷等中医药特色服务。在此基础上,热水中心康养站点挂靠在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室,利用现有医疗资源拓展康养服务,最大化资源利用率,并积极扩建康养住院部,依托特色药浴手段,提供常态化的长期康养服务,采用“有病治病,无病养老,全程托护”的医养结合模式[2]。
康养站作为中医科室的延伸机构,拥有一支由1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其中包括2名康复医学治疗师、5名中医医师、6名护理员以及2名维修员。所有医护人员均持有专业资质证书,因此,当前的人员配置基本能够满足区域内日常医疗与康复需求。
(二)服务类型
立足服务基层乡镇康养需求的基本站位,热水中心卫生院康养站点在康复训练服务上秉持科学、全面的原则,提供了包括红外理疗、颈肩牵引、针灸及推拿等一系列基础康复器械及服务,促进病患尤其是中老年人群的身体机能恢复与提升。同时,在日常养生方面,该中心设有专门养生区域,并提供较为丰富的养生材料,如各类贴敷产品、专业按摩服务等,以辅助老年人进行日常养生保健,增强身体素质。
另外,热水中心因地制宜,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地特色地下水资源,推出了特色中医药浴服务,通过针对不同体质与需求的病患,配制专业中医药方,并利用当地富含矿物质的地下热水资源,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药浴治疗,实现了治疗与养生的深度融合,展现了独特的健康服务理念与实践价值。
(三)群众反馈
经过实地走访与深入调研,团队收集了关于康养站服务质量的直接反馈,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病患及当地民众对康养站所提供的服务表达了高度的满意与认可。尤其是在医疗价格方面,康养中心的治疗费用纳入了医疗报销体系,使得绝大多数乡镇居民都能承担得起治疗费用,显著减轻其经济负担。
2024年6月2日下午,本团队在康养住院部进行访谈时,一位非宁城县籍的患者刘女士接受了采访。她表示,自己是经由同事推荐了解到热水开发区街道的康养中心,在此居住治疗了一周左右,并对康养中心的治疗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站点康养模式创新点
(一)资源整合与多业态可持续发展
宁城县热水中心卫生院依托温泉资源和自然生态优势,突破传统温泉疗养的单一模式,将温泉理疗与中医(蒙医)药浴、康复理疗、运动养生等结合,形成“温泉+”符合性康养体系。在此体系中不断针对特定疾病、人群开发定制化温泉疗法,做到精准疗愈。
此外,宁城县周边现存黑里河自然保护区、藏传佛教文化遗址等资源,打造“恩泉疗养+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的立体化康养模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二)实行住院式康养模式
住院式康养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全面、专业、持续的服务。热水中心的老人可以接受到专业的医疗康复服务,以及住院期间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健康管理服务。这种全方位的服务模式规避了老年人亲属的非专业性照顾带来的负面效果,同时提高了康养疗愈资源的利用率。相较于门诊康养,住院式康养模式在服务的全面性和持续性以及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以及满足长期康养需求的方面具有明显创新性优势。
(三)传统医学与现代康养结合
除中医的针灸、按摩、药浴外,宁城县热水中心与医疗机构合作,设立康养门诊,针对老年人常发的慢性疼痛、软组织挫伤等疾病提供“中医调理+西医干预”的综合性服务,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康养技术结合,多方面协同帮助老年人进行有效、高效的康养疗愈。
三、站点康养模式推广策略
热水中心卫生院康养站点的建设经验表明,合理利用乡村特色资源,并结合卫生院的医疗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升乡村康养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为乡村康养体系建设提供可复制的模式,促进乡村康养体系的建设。宁城县热水中心卫生院的康养模式为其他地区的康养资源建设提供了思路,有助于全国基层养老产业发展。
(一)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通过对于赤峰市宁城县热水中心卫生院康养站点的研究和分析,在推广康养疗愈站点的过程中,应注重因地制宜,结合不同乡村地区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康养服务,如依托森林、湿地等天然氧吧作为疗愈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康养疗愈项目。
(二)强化专业性队伍建设
康养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3]。在推广过程中,应持续加强队伍专业建设,确保医护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资质和实践经验。可以通过与医学院校合作,定期开展培训和进修,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鼓励医护人员参与康养疗愈相关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推动康养疗愈服务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扩大宣传,提高认知度
为了提升康养疗愈站点的参与度,应加强宣传工作,提升乡村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对康养服务的认知和接受度。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册、组织康养知识讲座、开展健康咨询活动等形式,向乡村居民介绍康养服务的内容和意义,提高乡村居民对康养疗愈服务的认知度。
四、总结推广
乡村康养产业可以促进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帮助乡村地区实现从“输血式发展”向“造血式发展”转型[4]。宁城县热水中心卫生院通过整合温泉资源与中医药服务,创新构建了“温泉+中医理疗”的康养形式,结合针灸、药浴与现代康养技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疗愈效果最大化。推广该模式可以解决基层康养服务需求与供给失衡、传统单一疗养模式与多元化需求脱节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作为一个经济高效且可复制的康养解决方案,该模式的推广对改善基层老龄化康养难题、提升乡村“医养结合”质量和农村多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蒋明睿. 一家乡镇卫生院的突围启示[N]. 新华日报, 2025-02-21 (005). DOI:10.28872/n.cnki.nxhrb.2025.001139.
[2]李慧. 打造安阳康养产业新标杆[N]. 安阳日报, 2025-02-20 (002).
[3]王慧璐,柳娥. 云南省安宁温泉小镇康养旅游发展研究 [J]. 北方经贸, 2025, (02): 153-156.
[4]武乐宁,李晗冰,李东昆. 推动乡村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J]. 农村工作通讯, 2025, (03):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