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节能控制方法研究

作者

黄婉婉

上海起典建筑装潢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1620

引言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暖通空调节能控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负荷预测算法能够实现系统的精准调节,而自适应控制策略则可根据环境变化动态优化运行参数。研究如何通过多变量协同控制提升整体能效,对降低建筑运营成本具有重要价值。探索分布式能源管理与暖通系统的联动机制,将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的智能化升级。

1 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特性分析

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特性分析需要从系统整体运行机理入手,空调系统能耗主要来源于冷热源设备、输配系统和末端装置三大部分,其中冷热源机组能耗占比最大,其效率受运行负荷率影响显著。输配系统能耗与管路设计、水泵风机选型密切相关,不合理的水力平衡会导致大量无效能耗。末端装置的调节特性直接影响系统整体能效表现,部分负荷工况下的控制策略尤为关键。系统能耗还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征,夏季制冷与冬季供热阶段的能耗结构存在本质差异。过渡季节时,系统往往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此时能耗特性与设计工况有较大偏离。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室内热扰因素以及室外气象参数都会通过改变系统运行时间来间接影响能耗分布。不同建筑功能区域的空调使用模式差异也会导致能耗曲线呈现多峰特性,这种动态变化对节能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系统老化、设备性能衰减以及控制逻辑缺陷等因素都会导致实际运行能耗逐渐偏离设计预期。

2 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节能现状

2.1 系统设计与实际运行脱节问题

当前绿色建筑中的暖通空调系统普遍存在设计与运行脱节的现象,许多项目在方案阶段过度依赖理论计算和模拟数据,未能充分考虑建筑实际使用特点。系统选型时追求高标准配置,导致设备容量普遍偏大,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控制策略设计过于理想化,难以适应建筑使用过程中负荷的动态变化。部分节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可靠性不足的问题,反而增加了系统维护成本。这种设计理念与实际需求的偏差,严重制约了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潜力发挥。

2.2 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绿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在暖通空调系统的应用存在明显效率瓶颈,太阳能集热系统受天气条件制约,供热稳定性难以保证。地源热泵系统在长期运行后容易出现热不平衡现象,影响系统能效。风光互补能源系统与暖通设备的匹配度不高,能源转换环节损耗较大。系统集成度不足导致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同效果不佳。这些技术瓶颈使得可再生能源在暖通空调领域的节能贡献率远低于预期目标。

2.3 智能化控制技术应用局限

暖通空调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限制,传感器网络覆盖不全导致环境参数采集精度不足。负荷预测算法对建筑使用模式变化的适应性较差。设备群控策略过于依赖预设程序,缺乏自主学习优化能力。不同品牌设备间的通信协议不统一,造成系统集成困难。运维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充分发挥智能控制系统的节能潜力。这些应用层面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智能化控制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节能效果。

3 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节能控制方法

3.1 基于人工智能的负荷预测与动态调控技

现代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正逐步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负荷预测与动态调控,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历史运行数据、气象参数和建筑使用特征,建立多维度的负荷预测模型。系统可提前 24 小时预测建筑冷热需求,并据此动态调整设备运行策略。机器学习技术还能持续优化控制参数,使系统始终保持在最佳能效区间运行。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末端设备的个性化控制,根据各区域实际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这种智能调控方式相比传统定时控制可显著降低无效能耗,同时保证室内环境舒适度。

3.2 多能源互补的集成供能系统设计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正向多能源协同供能方向发展,系统整合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构建最优供能组合。通过智能调度算法,根据能源价格、设备效率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实时选择最经济的供能方式。在系统设计上采用模块化架构,便于不同能源设备的灵活接入与扩展。热泵技术与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深度结合,可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蓄能装置的引入有效解决了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实现能源的时间转移。这种多能源集成方案显著降低了系统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

3.3 高效热回收与余热利用技术应用

现代暖通空调系统通过多层次热回收技术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排风热回收装置可回收 60% 以上的排风能量,用于预处理新风。制冷机组冷凝热的回收利用,为生活热水系统提供免费热源。数据中心等特殊建筑的余热回收系统,将服务器散热转化为有用的供暖能源。通过热管技术、溶液除湿等先进工艺,实现不同品位热能的精准回收。系统还采用季节性蓄热策略,将夏季富裕热量储存至冬季使用。这些热回收技术的综合应用,使系统整体能效提升 30% 以上,大幅降低运行成本。

3.4 自适应环境参数的智能末端控制

基于环境参数自适应的末端控制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空调运行模式。智能末端装置配备多参数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温度、湿度、CO2 浓度等环境指标。采用模糊控制算法,根据人员活动模式和热舒适度需求,动态调节送风参数。辐射空调系统结合人体感应技术,实现按需供冷供热。个性化送风装置可根据使用者偏好提供定制化服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建立虚拟仿真系统,预测不同控制策略的环境响应。这种以人为中心的智能控制方式,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能源消耗。

3.5 系统级能效优化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暖通空调系统正从单一设备节能向系统级能效优化转变,通过建立系统能效评价体系,实现对各环节能耗的精细化管理。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协调冷热源、输配系统和末端装置的运行参数。基于数字孪生的虚拟调试技术,可在建设期优化系统控制逻辑。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持续跟踪设备性能衰减,及时提出维护建议。能源管理系统与建筑自动化平台的深度集成,实现跨系统的协同优化。这种整体性的能效管理方法,确保了系统在整个使用周期内保持最佳节能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暖通空调节能控制方法的研究为绿色建筑实践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通过持续优化控制策略与系统集成方案,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建筑能耗,也为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随着新型控制算法与清洁能源技术的进步,暖通空调系统将朝着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为绿色建筑注入持久活力。

参考文献

[1] 陈昊頔 . 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节能控制方法研究 [J]. 房地产世界 ,2022,(03):48-49.

[2] 郭伟钊 . 暖通空调在写字楼、商场的应用及节能降耗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 下旬刊 ),2020,(08):136-137.

[3] 高鹏 . 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节能控制方法研究 [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21):45.

[4] 洪刚 . 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节能控制方法研究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5(08):239-240.

[5] 李祥 . 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节能控制方法研究 [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10):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