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措施分析

作者

李久阳

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育华小学112000

一、落实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落实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过程中掌握科学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方法。首先,教师要组织好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在教授跳绳时,教师要对跳绳训练方法进行讲解,并让学生掌握跳绳训练方法。其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相关健康知识,向学生传授科学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教授跑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和呼吸方法等。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觉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在教授篮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基本运球技巧、投篮技巧等。通过这些健康知识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1]。

二、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学生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以培养学生体育习惯为目标,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活动方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例如,在进行“走跑跳投”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跑步”作为主要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利用最快的速度跑完一段路。教师可以设计出几个难度不同、挑战性强的训练项目供学生选择,例如“定点投篮球”、“走跑跳投接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项目,让他们在不断尝试中获得成就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布置一些家庭作业 [2]。

三、提高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在小学生阶段,他们的身体机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体育教师要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出发,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短跑项目时可以将速度训练和力量训练相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短跑项目需要遵循的规则:第一,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要按照规定时间到达终点;第二,在比赛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损伤;第三,运动员要避免出现抢跑现象。然后教师将速度训练和力量训练相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教师可以在开展篮球课程时让学生进行原地投篮练习。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解了投篮姿势,然后在学生投篮练习时,让学生用手接住球。接着教师要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单手传球、双手传球、单手拍球等动作来提高学生的投掷能力。教师在组织短跑项目时也可以将速度训练和力量训练相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短跑项目规则,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短跑项目练习。教师可以要求每名学生在进行跑步练习时都要采用“小步跑”的方式进行。“小步跑”是一种短距离冲刺运动方法。在进行短跑训练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注意与队友的距离不能超过三米。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原地起跑和起跳练习。在完成训练后,教师要对全体同学进行提问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得出每个小组的速度、力量等指标的成绩,然后根据成绩评出每一名同学的运动能力等级。

四、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精神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提高团队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较强,容易形成狭隘的自我中心意识,不利于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合作精神培养的优势,积极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3]。

例如:在“走、跑”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比赛。首先进行热身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然后教师在各个小组之间随机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比赛。比赛开始后,学生要按照指定位置进行站好位置,并做好热身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指定一个同学为裁判,观察小组之间的比赛情况。如果某个小组无法顺利完成游戏任务或者在游戏中出现失误,教师要及时提醒该小组进行调整。最后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参赛小组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鼓励。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训练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阶段,对其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其获得健康的体魄,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小学体育教师要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出发点,结合学校和教师自身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和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等核心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课程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叶炜杰 .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教学策略探究 [J]. 考 试周刊 , 2023, (51): 10-13.

[2] 钱成思 , 刘涛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J]. 青少年体育 , 2023, (11): 87-90.

[3] 董伟 .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J]. 考试 周刊 , 2022, (20): 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