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李文英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嶍峨古镇博物馆 653200
摘要: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旨在分析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策略,为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策略
引言: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的领导下,基层群众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优秀的作品越来越多,文艺创作的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虽然群众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的弱点和缺陷,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相关应对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1]。
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文化需求多元化与供给单一化的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但基层文化供给往往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特别是年轻群体,他们更倾向于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的文化活动,传统的文化活动往往难以吸引他们的关注[2]。
(二)数字化冲击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网络文化成为主流。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平台推广文化活动的挑战,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逐渐失去吸引力[3]。
(三)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
在文化资源配置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是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城市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较好、人口密度高,往往拥有更为完善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文化中心、剧院等,且文化活动丰富多样,能够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相比之下,一些偏远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地理位置偏远,文化设施匮乏,文化活动也相对单一,甚至难以开展[4]。
(四)文化产品质量不高
基层文化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文化体验和满意度。当前一些基层文化产品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创新性和文化内涵。这些产品往往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难以吸引和满足群众的需求。此外,一些文化产品还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特色和亮点,无法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
(五)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困境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瑰宝,是文化自信的源泉。随着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下降,许多传统的基层文化习俗、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面临着失传的风险。这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困境,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更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威胁。
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应对策略
(一)精准对接文化需求与数字化转型升级
深入调研分析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文化服务策略。针对年轻群体,推出更多具有时代感、创新性的文化活动;针对老年群体,组织适合其身心特点的传统文化活动。同时,加强文化活动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重视数字文化资源的建设与管理,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的数字文化产品。拓展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功能与应用场景,如开发移动应用、建立在线文化社区等,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
(二)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在硬件建设上,政府应当增加财政支出,改善现有文化设施条件,并新建更多适合不同年龄层、兴趣群体使用的公共空间,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中心等。考虑偏远地区的需求,通过流动文化服务车等形式将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家门口,缩小城乡差距。人才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一方面,积极吸引专业人才到基层工作,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发展机会;另一方面,重视本地人才培养,建立长效的人才培训机制。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文化人才培训班或奖学金制度,鼓励年轻人投身文化事业。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对于表现优异的文化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专项资金等方式,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文化资源均衡配置。比如,为欠发达地区提供特别的文化建设项目补助,或者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层文化建设。
(三)提高文化产品质量
文化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内容的竞争。因此,必须加强文化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推出更多具有思想深度、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作品。鼓励创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挖掘本土特色题材,讲好中国故事。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为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离不开精心的录制和制作过程,加强对文化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从剧本创作、演员选择到后期剪辑都要严格把关。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推广,扩大作品的传播范围和社会影响。例如,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预告片、花絮等内容,吸引更多观众关注。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评比活动,如文学奖、音乐节、美术展等,不仅可以选拔出优秀的文化创作人才,还能激励更多人参与到文化创作中来。对于获奖者,除了物质奖励外,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和支持,帮助他们成长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必须得到妥善保护和有效传承。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展览等活动,可以向公众普及传统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此外,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记录整理工作,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代代相传。
(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确保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向正确。包括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广大农民群众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这些价值理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志愿服务等,不仅能够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和谐度,孕育出良好的农村社会风尚。其次,重视农村青少年的教育与精神文化建设。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发展前途。完善相关工作举措,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为农村青少年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发展环境。例如,建立更多的图书馆、科技馆、体育场所等公共设施;举办丰富多彩的兴趣班和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和支持青年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项目,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另外,保护、挖掘和活化利用名镇名村、文物古迹、红色革命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政府应当加大对这些珍贵遗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实施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同时积极开展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通过旅游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等方式,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才能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将更加丰富多彩、深入人心,成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黄河燨. 写实中国画创作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几点思考[J]. 公关世界, 2024, (20): 2+187.
[2]李耀中.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的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导分析[J]. 牡丹, 2024, (16): 111-113.
[3]张书云.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及管理措施[J]. 三角洲, 2024, (20): 139-141.
[4]樊前美.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的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导[J]. 戏剧之家, 2024, (15): 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