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读写联动教学研究
汪丽珍 彭静 袁全明 黄蓉
江西省上高二中 336400
引言
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正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转型,传统读写分离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高阶思维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需求。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读写联动教学,旨在打破阅读与写作的割裂状态,通过主题引领、任务驱动和多文本整合,实现语言技能与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它不仅是教学内容的重构,更是学习方式的革新——让学生在理解中思考,在表达中深化,从而真正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这一教学路径已成为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突破口。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英语教学的目标转型
核心素养导向下英语教学的目标转型,标志着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向综合能力培养的深刻转变。教师不再仅关注词汇语法的掌握,而是聚焦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协同发展。教学目标由“学会”走向“会学”,强调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表达观点、理解多元文化,并通过任务驱动和深度互动促进高阶思维发展。这一转型要求课堂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使英语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成长、价值塑造与终身发展的过程,体现学科育人的本质追求。
二、读写联动的价值
读写联动的价值在于打通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壁垒,实现知识内化与能力外显的有机统一。通过阅读激发思维、积累语言素材,再借助写作进行整合、重构与表达,学生在双向互动中深化理解、提升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读写结合有助于增强语感、丰富表达方式,并促进文化意识的渗透与迁移。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效率,更培养其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是落实核心素养、实现英语学科育人目标的重要路径。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读写联动教学要点
(一)以主题统整单元内容,确立读写任务目标
在单元教学设计中,主题是串联语言学习与素养发展的核心线索。只有以清晰而富有张力的主题统整内容,才能使读写任务形成逻辑闭环,避免碎片化教学。主题不仅决定教学内容的聚焦方向,也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通过提炼单元主旨,教师能够精准定位读写目标,使语言输入与输出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实现知识迁移与能力建构。这一环节是落实核心素养、推动教学从“教教材”向“育素养”转变的关键起点。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Unit 2 Lookinginto the Future 这一单元中,教学要点在于围绕“未来生活与科技发展”这一核心主题,整合阅读文本、听力材料与写作任务,构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读写联动链条。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未来社会的变化趋势,如人工智能、环境保护、远程办公等,培养其预测、分析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本单元相关词汇包括 technology(技术)、automation(自动化)、sustainable(可持续的)、innovation(创新)、digital transformation(数字化转型)、eco-friendly(环保的)等,这些词既是理解文本的关键支撑,也为后续议论文写作提供语言资源。通过主题统领下的任务设计,实现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的同步提升,推动核心素养落地。
(二)精选多文本材料,构建信息对比与观点碰撞
在单元教学中,文本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单一文本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对多元视角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而多文本材料的整合则能提供丰富的语境支持与观点碰撞空间。通过精选不同体裁、立场和文化背景的文本,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主题,促进信息的比较、分析与重构。这种设计不仅增强阅读的层次感,也为写作任务提供多样化的语言素材和思维支架,使读写联动更具逻辑性和挑战性,真正实现从知识积累到思维发展的跃升。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Unit 3 FascinatingParks 这一课中,教学要点在于围绕“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价值”这一核心议题,选取不同体裁和视角的文本,如说明文、游记、环保倡议书及纪录片节选,引导学生比较各地公园的功能定位、保护措施与文化内涵。通过对比分析,激发学生对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多元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跨文化理解能力。本单元相关词汇包括 national park(国家公园)、wildlife(野生动物)、conservation(保护)、ecosystem(生态系统)、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heritagesite(遗产地)等,这些词为阅读理解提供语义支撑,也为后续写作任务(如撰写保护建议或观后感)奠定语言基础。多文本并置有效拓展认知维度,推动学生从信息接收走向观点建构。
(三)强化过程性评价,关注语言表达与思维发展的同步提升
在读写联动教学中,评价不应仅停留在结果层面,而应贯穿学习全过程,成为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同步发展的关键机制。有效的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捕捉学生的认知变化与表达进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反思与改进的动力。通过持续观察与反馈,学生能在真实任务中不断优化学习路径,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转变。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Unit 4 BodyLanguage 这一教学中,教学要点在于通过形成性评价贯穿读写全过程,关注学生在理解非语言交际现象时的语言准确性与思维逻辑性。教师应设计分层任务,如小组讨论、观点陈述和跨文化比较写作,及时反馈学生在词汇运用、结构组织和文化认知方面的表现。本单元相关词汇包括 gesture(手势)、facial expression(面部表情)、non-verbal communication(非语言交流)、cultural difference(文化差异)、interpret(解读)、context(语境)等,这些词既是阅读理解的关键支撑,也是写作表达的重要资源。过程性评价不仅促进语言输出质量的提升,更推动学生对跨文化意识与思维深度的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之,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读写联动教学,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设计,它将语言习得与思维训练深度融合,让写作成为阅读成果的自然延伸,也让阅读因写作而更具深度与目的性。未来,应加强校本教研与资源共享,探索适配不同学情的读写联动模式,助力学生形成可持续的语言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真正实现英语教育从工具性走向育人性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朱菊利 .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英语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20):151-153.
[2] 李庆芳 .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 [J].华夏教师 ,2024,(29):114-116.
[3] 孙丽娟.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素养教育渗透[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4,(08):103-105.
[4] 朱琳, 张鹿鹿.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探究 [J]. 海外英语 ,2024,(09):200-202.
[5] 田娟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 [J]. 亚太教育 ,2024,(09):154-156.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3 年度常规课题《高中英语读写联动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立项批准号:YCJY2023-06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