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定位与教学创新

作者

王咏梅

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落实。整本书阅读作为统编版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促进学生综合语文能力发展的功能。近年来,学界对整本书阅读的研究逐渐深入,但在具体课堂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困境,如阅读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评价机制不科学等。因此,探索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定位与创新教学路径,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结合统编教材特点,尝试提出可操作的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应用效果。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育意义与课程价值

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整本书阅读有多层次价值。首先,它贴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以整本书阅读为途径,学生能够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激发起阅读兴趣,增强语言积累及表达能力,进而在阅读期间提升思维的品质与人文的情怀,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的学科成长,也为终身读书打下基础。

其次,整本书阅读顺应统编教材既定的编写理念。统编版教材突出体现单篇课文与整本书阅读的互补性,依靠任务群设计形成阅读链条,让学生在把握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深入洞察整本书的整体脉络与主题要义。同时,教材宣扬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途径,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参考。

最后,整本书阅读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依靠整本书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语文方面的素养,还能培育出跨学科范畴的思维能力,完成知识的迁移与创新思维的磨炼。这种教学模式对素质教育起到了有效支撑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长期提升。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被广泛推行,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阅读目标落实不够具体,教师在课堂中往往注重知识性理解,而忽视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

其次,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多以教师讲解为主,缺少任务驱动和学生自主探究,课堂互动性不足。

此外,阅读资源和时间保障有限,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衔接不紧密,学生阅读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

最后,评价方式单一,多注重结果检测,忽略阅读过程和多元化成果的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统编教材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优化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教学创新成为推动整本书阅读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在目标设计上,应分学段设定分层目标。低年级聚焦于兴趣激发和阅读习惯养成,中年级把重点放在理解深化与思维拓展上,高年级更强调批判性思维及价值观的培育,采用层次化目标的拟定,教师能够按照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给出合适的阅读任务。

在内容设计上,应构建任务群驱动的多元化阅读体系。整合精读与泛读,结合跨学科阅读和主题探究,使单篇课文与整本书阅读相互延展,形成系统化的学习链条。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提升理解力、分析力与表达力。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多样化和互动性。课堂活动可采用读书会、角色扮演、绘本剧等形式,项目化学习以及小组合作探究可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的阅读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及交流平台,增加课堂趣味性与实际效果。

在评价体系上,应探索多元化、动态化的模式。将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融合在一起,推行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协同的方法,看重阅读报告创意表达的综合展示,可全面反映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期间的成长与发展进程。

四、统编教材指定书目的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索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所指定的《西游记》为例,经由分学段设定阅读目标、构建任务链和充实课堂活动,达成了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开展。处于低年级阶段,采用绘本阅读和故事讲述唤起兴趣;中年级采用小组合作与主题讨论深化领会;高年级开展角色扮演以及读书报告以提升思维和表达水平。在实施评价的阶段,教师凭借课堂观察、学生作品展示以及阅读日志记录学习的过程,再结合学生的自评以及同伴的互评,做到多维度评判。

实践结果显示,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增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得以增强,同时也锻炼了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此事例显示,采用目标、内容、途径和评价的系统创新,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可得到有效落实,进而会形成可大范围推广的经验。

综上,整本书阅读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构成,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积极意义。在实践中,应当在目标设置、内容编排、教学方式、评价系统等方面不断创新,经由多层次、多元化的实施路径,助力整本书阅读在课堂教学里落地。未来,要进一步开拓校本化和常态化的阅读模式探索之路,让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终身阅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豆慧荣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N]. 山西科技报 ,2025-08-04(A05).

[2] 陈秋雪.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多元化教学策略探究[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5,11(2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