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篮球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路径与实效探析
庄养儒
福建省惠安第一中学 362100
引言
信息技术与高中篮球教学的深度融合是落实新课标要求的重要途径。通过智能设备、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技术动作的可视化呈现、训练数据的精准采集以及教学评价的科学量化,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其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对推动体育教学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篮球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义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篮球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与实践意义。信息技术能够突破传统篮球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动态可视化手段将复杂的战术跑位、技术动作分解呈现,帮助学生建立更清晰的动作表象。智能穿戴设备与运动分析软件的应用,使教师能够精准掌握学生的运动负荷和技能掌握情况,实现个性化教学指导,有效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差异化教学要求。
融合信息技术的高中篮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互动性。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比赛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战术意识;利用即时反馈系统纠正投篮动作,提高技能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也促进了其信息素养的发展,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篮球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路径探析
(一)课前智能预习与资源整合
信息技术与篮球教学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课前预习环节,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体验。
例如,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体育与健康·高中篮球模块课堂教学》为例,其配套的数字资源库将教材中的 " 挡拆配合 " 战术制作成三维动态演示,学生通过手机端就能 360 度观察无球队员的跑位时机和掩护角度。教材中原本静态的战术示意图,通过AR 技术转化为立体投影,学生可自由调整观察视角,深入理解 " 传切配合 " 的空间关系。云平台还整合了 NBA 官方训练视频资源,与教材中的" 运球突破" 技术要点形成互补,构建起立体化的预习体系。这种与教材深度融合的信息化预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课中实时反馈与精准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正推动篮球课堂教学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转型,通过构建 " 监测 - 分析 - 反馈 " 的闭环系统,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优化与个性化指导。
例如,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体育与健康·高中篮球模块课堂教学》中 " 投篮技术 " 单元为例,智能运动手环实时监测学生心率变化,当数据显示部分学生进入疲劳状态时,系统自动推送休息提醒。动作捕捉系统将教材中 " 标准投篮姿势 " 分解为 26 个关键数据点,通过平板电脑即时生成学生动作与标准动作的对比分析图。虚拟现实设备则完美再现了教材中的 " 快攻战术示意图 ",让学生在三维空间中直观感受跑位路线和传球时机。这种融合教材内容的技术应用,使抽象的技术要领变得可视化、可量化,极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三)课后拓展学习与能力延伸
信息技术为篮球教学构建了 " 课堂 - 课外 - 终身 " 的可持续发展体系,通过移动终端、云端平台和虚拟仿真等技术,打造了突破时空限制的立体化学习空间。
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配套开发的 " 篮球智慧学习 APP",将《体育与健康·高中篮球模块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技术制作成互动式微课,学生可通过手机随时复习 " 掩护配合 " 等战术要点。线上交流平台完美复现教材中的 " 战术板 " 功能,支持学生跨校组队演练 "1-3-1 区域联防 " 等经典战术。虚拟训练系统则依据教材考核标准,自动生成个人技术评估报告,精准指出需要加强的训练环节。这种与教材紧密结合的数字化延伸,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更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体育精神。
三、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篮球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效探析
(一)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信息技术与篮球教学的深度融合带来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跃升。智能监测设备能够实时捕捉学生的运动状态,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依据。虚拟仿真技术将教材中的战术示意图转化为立体动态场景,使抽象的篮球概念变得直观可感。可视化教学手段让技术动作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战术理解更加深入。这种数据驱动的教学模式不仅优化了教学流程,更使篮球技能的掌握效果得到质的飞跃,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的赋能作用。
(二)评价体系的科学重构
信息技术推动篮球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质的飞跃,构建起科学化、精准化的评估新模式。智能分析系统通过动作捕捉、数据采集等技术手段,将投篮姿势、跑位路线等技术要点转化为可视化数据指标,实现对学生表现的客观量化评估。系统自动生成包含技能掌握度、进步幅度等维度的电子成长档案,使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衔接。这种数据驱动的评价方式突破了传统主观评定的局限性,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反馈依据,帮助学生清晰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评价结果既反映阶段性学习成效,又呈现动态发展轨迹,为实施差异化教学提供科学参考,推动篮球教学评价从经验型向数据型转变。
结束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篮球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体育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路径。通过课前智能预习、课中精准教学、课后拓展延伸的三维路径,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更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未来,随着 5G、AI 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篮球教学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育工作者应把握时代机遇,持续探索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建国. 人工智能赋能高中篮球课程:创新与挑战[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5,(12):193-195.
[2] 廖绪永 .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项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策略探究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6(05):176-178.
[3] 李元 . 新课改背景下开展高中篮球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 [J].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2,(04):107-108.
[4] 易炜哲 . 浅析采用信息技术增强高中篮球教学效果 [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四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 珠海市第二中学 ,2021:761-767.
[5] 甘云龙 .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读写算 ,2019,(21):11.
基金项目: 本文系“惠安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第二批)立项课题《新课标视域下高中篮球模块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编号:HA1452-183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