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王海俊

江苏省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 212362

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核心和德育工作主要实施者,其德育成效直接影响学生人格塑造与终身发展。社会多元化使高中生面临复杂思想环境,传统德育模式存在重说教轻体验、重规范轻引导、重校内轻校外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研究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策略,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创新德育理念,构建发展性德育体系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传统德育侧重规范约束,忽略学生主体需求和个性发展,高中班主任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转变德育目标,推动学生自主发展,日常班级管理尊重个体差异,依据学生性格、家庭背景和学业水平制定个性化德育方案。对学业压力大的学生开展抗挫折与心理调适教育,对人际交往困难的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训练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跟踪思想品德发展轨迹,为德育工作提供依据,实现德育与学生成长需求深度契合。

(二)强化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意识

德育不能只在班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要融入各学科教学,班主任需引导学科教师挖掘课程德育元素,统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语文教学借经典文学作品赏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物理教学用科学家事迹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与责任担当。班主任还可组织跨学科德育主题活动,围绕“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等议题整合多学科知识,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学习中提升道德认知与价值判断能力。

二、优化德育方法,增强德育实践效能

(一)实施情境体验式德育

传统说教式德育难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情境体验式德育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情境助力学生感悟成长,班主任依据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审理法律案例中领会法治精神与规则意识;组织“职业体验日”,引导学生走进医院、企业、社区,体验职业社会责任,培育敬业精神与职业认同感。还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虚拟德育情境,用 VR 技术还原历史事件场景,增强德育直观性与感染力,推动学生将道德认知化为行为自觉。

开展生涯规划导向的德育

高中阶段是学生职业理想萌芽和人生规划初步形成的时期,把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德育可提升德育针对性,班主任可借助职业测评、兴趣探索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势和发展方向;邀请优秀校友、行业精英开展职业分享会,拓宽学生职业认知视野 [2]。同时将生涯规划目标分解为阶段性德育任务,高一阶段侧重自我认知与习惯养成教育,高二阶段强化责任意识与能力培养,高三阶段开展升学指导与心理调适教育。通过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习动力与奋斗目标。

三、强化协同育人,构建多维德育网络

(一)深化家校德育协同

家庭是学生道德成长首要课堂,班主任需强化与家长沟通协作以凝聚家校德育合力,沟通机制建设上,除定期组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还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线下开展“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观摩德育活动并参与班级管理讨论;线上利用班级微信群、教育平台推送家庭教育微课程,分享优秀德育案例,助力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理念、纠正“重智育轻德育”观念。搭建精细化家校沟通平台,通过成长记录册、定期家访详细反馈学生在校思想动态与行为表现,针对不同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商个性化德育方案,如针对沉迷网络的学生,家校联合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共同设计丰富课余活动,家长以亲子运动、户外探索转移孩子注意力,班主任同步开展心理疏导与行为引导。系统设计亲子德育活动,开展“家庭公益月”鼓励家庭共同参与社区环保、公益捐赠,举办“家风故事会”通过家庭情景剧表演、家书撰写增进亲子情感交流,强化家庭德育功能,推动家校在德育目标、方法与行动上深度协同。

(二)拓展社会德育资源

社会作为学生道德实践的关键场域,班主任需主动整合社会德育资源,拓展德育实践平台,与社区、博物馆、纪念馆等机构构建长期合作机制,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德育目标,制定分层递进的社会实践规划。社区志愿服务中,组织学生投身垃圾分类宣传、关怀孤寡老人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培育社会责任感;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引领学生探访革命旧址、党史陈列馆,依托沉浸式场景研习革命历史,涵养爱国情怀 [3]。在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参与德育工作之际,需对教育内容进行系统设计,聘请心理咨询师围绕高中生典型心理问题开设系列讲座,邀请法律工作者结合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具体案例开展法治教育传播,建立社会资源动态评估体系,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以优化合作模式,通过搭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德育网络,为学生成长创设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生态。

结语

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属系统性工程,需从理念革新、方法优化、协同育人等维度协同推进,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性德育理念,创新情境体验、生涯规划等教育方式,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可有效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感染力,推动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中班主任需持续探寻德育工作新路径,为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 于军洁 .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 [J]. 华夏教师 ,2024,(11):48-50.DOI:10.16704/j.cnki.hxjs.2024.11.034.

[2] 舒 畅 . 提 升 高 中 班 主 任 德 育 工 作 实 效 性 的 对 策 探 析 [J]. 成 才 之路 ,2023,(11):45-48.

[3] 黄宏华 . 心理契约理论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1,(19): 101+103

作者简介内容:姓名:王海俊 出生年月:1984 年 3 月 性别:男 籍贯:江苏丹阳 民族:汉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中学一级 研究方向:高中班主任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