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合下高中英语听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王清丽
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 467400
一、引言
信息技术融合下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借助多媒体、网络平台、智能软件等工具,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形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探索信息技术融合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必然趋势。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仍存在诸多不足。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停留在简单播放音频、视频层面,未能充分发挥其交互性、个性化优势;教学资源虽丰富但缺乏系统整合,碎片化的资源难以形成有效的教学支撑;学生在听力学习中多处于被动接收状态,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机会较少,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对学生听力过程的监测和反馈不够及时精准,难以实现针对性教学,这些问题制约了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实施策略
在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需从资源整合、教学互动、学习引导、评价反馈等多个维度入手,构建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以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一)搭建动态资源库,实现素材精准匹配
借助信息技术搭建高中英语听力动态资源库,整合教材配套音频、历年高考真题听力材料、英美影视剧片段、英语新闻播报、名人演讲等多类型素材。按照话题(如校园生活、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等)、难度等级(初级、中级、高级)、题型(短对话、长对话、独白等)进行分类标注,形成结构化资源体系。同时引入智能标签系统,对素材的语言特点(如连读、弱读、口音差异)、文化背景(节日习俗、社会热点)、知识领域(地理、历史、经济)等维度进行深度解析,生成多维度检索标签。
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轨迹和薄弱环节,构建个性化学习画像。通过记录学生答题准确率、停顿次数、重复播放频率等数据,智能评估学生在不同话题、难度、题型下的听力水平,实现资源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匹配。资源库还具备动态更新机制,定期收录BBC、CNN 等权威媒体的最新内容,并邀请英语教育专家审核素材,确保资源的时效性与专业性。
教师可通过资源库快速调取适合的教学素材,根据课堂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例如,在集体授课时,教师可选用中难度的综合型素材开展基础训练;针对听力薄弱学生,推送初级难度的单句模仿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高级难度的学术讲座片段。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检索资源库内容,拓展听力训练的广度和深度。平台设置学习激励机制,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听力训练后可解锁特色资源,如经典英文电影无字幕片段、TED 演讲精编合集。
(二)创设沉浸式情境,激活听力感知体验
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打造沉浸式英语听力情境,能够将原本抽象的听力内容转化为生动、具象的场景体验,极大提升学生的听力学习效果。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一 UNIT 2 Sports and Fitness 为例,可开展如下教学实践。
教师借助 VR 技术构建一个高度还原的大型体育场三维模型。学生佩戴 VR 设备后,瞬间置身于体育场中,能 360 度全方位观察体育场内的观众席、热闹的比赛场地以及闪烁的记分牌等。此时,播放听力材料中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现场报道。学生能清晰听到现场观众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激情澎湃的英文解说声,甚至还能捕捉到球员们在场上快速交流的声音。例如,解说员可能会情绪高昂地喊 道:“Look! The striker is sprinting towards the goal, and he's readyto take a shot!” 与此同时,配合场景中球员们逼真的虚拟动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听力内容,仿佛自己就在比赛现场。
(三)设计互动式任务,引导主动探究学习
依托在线学习平台和互动软件设计多样化的互动式听力任务,引导学生从被动听转为主动学。在听力前,通过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如让学生观看与听力主题相关的短视频并回答简单问题,激活已有知识储备;听力过程中,设置实时答题环节,学生通过平板或手机点击屏幕选择答案、标注疑点,教师可即时查看学生的答题数据,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暂停播放进行讲解;听力后,布置协作任务,如让学生分组利用语音聊天工具复述听力内容、角色扮演对话场景、共同完成听力内容的思维导图梳理等。同时,利用软件的语音识别功能,让学生模仿听力材料中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软件自动评分并指出发音问题,促进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培养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能力。
(四)构建分层训练体系,落实个性化学习目标
基于信息技术构建英语听力分层训练体系,根据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训练目标和内容。通过入学听力测试和日常学习数据评估,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优秀层三个层次。为基础层学生提供语速较慢、词汇简单、篇幅较短的听力材料,训练重点放在语音辨析和简单信息提取上,配套基础词汇和语法的辅助练习;为提高层学生选取中等难度的听力材料,侧重训练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能力,设置相关的话题讨论和观点表达任务;为优秀层学生提供语速较快、涉及复杂句式和文化内涵的听力材料,着重培养其深层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安排听力内容的拓展探究和批判性分析任务。利用学习平台的个性化推送功能,为不同层次学生自动推送相应的训练资源和学习建议,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提升。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融合是一个持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态,更重塑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搭建动态资源库、创设沉浸式情境、设计互动式任务、构建分层训练体系和建立智能评价机制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英语听力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听力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程度,探索更多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梦溪 . 信息技术融合背景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24(3):42-46.
[2] 刘俊明 . 基于智能平台的高中英语听力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4(5):18-22.
[3] 董梓萱 . 数字化资源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索 [J]. 教学与管理,2024(2):78-81.
本文系宝丰县 2024 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新”背景下高中英语“6+1”高效课堂模式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24-KT-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