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写作中的渗透研究
王晓飞
湖南省新宁县第三中学 422700
一、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写作教学占据重要地位,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愈发重视,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成为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阵地。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写作中的渗透路径,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在写作教学中的融入重视不足,认为写作教学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如文章结构搭建、语言表达流畅度等,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对丰富文章内涵、提升文化底蕴的重要作用。在讲解作文题目时,仅从题目本身的立意、选材等角度进行分析,未能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视角深入思考,导致学生写作中缺乏文化元素。
另一方面,即便有些教师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通常只是让学生背诵一些经典诗词、名人名言,然后在写作时生硬地引用,未能真正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内涵,使其无法将传统文化与写作内容有机融合。例如,在讲解议论文写作时,要求学生在论述中引用古诗词增强说服力,学生只是机械地照搬,不明白诗句与论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使得文章显得生硬、不自然。
此外,学生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不足。在信息化时代,学生接触到大量快餐式文化,对经典的传统文化关注度不够。在写作过程中,即使想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也常常因储备匮乏而无从下手。而且,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挖掘其深层价值并运用到写作中,无法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深度。
三、实施策略
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状况,可从多维度、分层次地探索具体实施策略,以逐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让传统文化在写作中焕发生机。
(一)深挖教材经典,汲取文化精髓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课文,如《兰亭集序》《赤壁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阿房宫赋》等。教师应深入挖掘这些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汲取精髓。以《兰亭集序》为例,这篇文章不仅是书法瑰宝,更是文化佳作。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兰亭集会的文化背景,包括上巳节的修禊习俗,让学生了解古人在暮春之初到水边沐浴祈福的传统,感受其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观念。接着,剖析文中作者对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感慨,引导学生体会魏晋时期文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借鉴这种对生命感悟的表达方式,如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融入对人生的哲思,使文章更具深度。通过对这类经典课文的深度解读,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文化素材,为写作提供有力支撑。
(二)开展主题活动,营造文化氛围
学校和教师可组织丰富多彩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例如举办 “传统文化与写作” 主题征文比赛,给定一些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题目,如 “从《阿房宫赋》看古代建筑文化与兴衰警示”,让学生在深入研究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写作。在准备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资料了解古代建筑的特点、文化寓意以及历史变迁等,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能促使他们将这些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作文中。此外,还可以开展传统文化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儒家、道家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组织诗词朗诵会,让学生在朗诵经典诗词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和情感美。通过这些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写作中。
(三)引导日常积累,丰富文化储备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传统文化的积累,是将其渗透到写作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传统文化积累本,记录经典诗词、名言警句、历史典故、民俗风情等内容。比如,学生在学习《赤壁赋》时,除了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还可以将苏轼描写赤壁景色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如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并分析其语言特色和意境营造方法。同时,了解赤壁之战这一历史典故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在文学、文化领域的深远影响。在日常阅读中,遇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也及时记录并分类整理。此外,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经典的文化典籍,如《论语》《庄子》《史记》等,拓宽文化视野。通过长期的积累,学生的文化储备不断丰富,在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使文章充满文化气息。
(四)加强写作指导,融合文化元素
在具体的写作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地融合到作文中。以议论文写作为例,当学生论证 “坚持” 这一观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传统文化中体现坚持精神的事例,如 “铁杵磨成针” 的典故,让学生阐述李白从老婆婆坚持不懈磨铁杵的行为中受到启发,最终成就一代诗仙的故事,从而有力地论证坚持的重要性。在记叙文写作中,鼓励学生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环境描写、人物塑造。如描写一个传统节日的场景时,可细致描绘节日的习俗活动,像春节时的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的赛龙舟、包粽子等,展现独特的文化氛围,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在指导学生进行散文写作时,则引导学生借鉴古代散文的语言风格和抒情方式,如学习《赤壁赋》中情景交融的手法,让文章富有诗意和文化韵味。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写作的亮点。
(五)组织交流互评,提升文化运用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交流互评活动,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能力。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阅读作文,重点关注文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是否恰当、合理。例如,在阅读以“传统文化的传承” 为主题的作文时,小组成员可以讨论作者所选取的传统文化事例是否典型,如在论述中提到京剧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是否对京剧的独特魅力、面临的传承困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还是只是简单提及。同时,对于文中传统文化元素与文章整体内容的融合度进行评价,看是否做到了有机结合,而不是生硬拼凑。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和点评,针对学生在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时出现的问题,如理解偏差、运用不熟练等,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通过这种交流互评活动,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写作中更好地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写作中的渗透,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与文化素养培育意义深远。通过深挖教材经典、开展主题活动、引导日常积累、加强写作指导以及组织交流互评等策略,逐步构建起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融合的有效路径。这不仅能让学生的作文绽放文化光彩,更能促使他们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长为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 林悦 .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研究 [J]. 语文教学通讯,2024 (12):35-38.
[2] 苏畅 . 基于传统文化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探究 [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24 (9):42-45.
[3] 张辉 .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 (2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