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潘菲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锦湖小学 262100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将情感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既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必要举措,也是推动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在语文课堂上高效实施情感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入手,结合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元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文本进行深度互动。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其情感世界的健康发展,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
小学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时,要以“以生为本”为核心理念。教师需观察学生言行与情绪变化,依学生认知发展特性规划实践活动,促其积极参与,实现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构建。情感教育要联系学生日常经验,体现个体化发展需求。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语言表达水平、思维特点和记忆规律,形成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策略,达成情感培养预期目标。
(二)渗透性
在情感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运用隐性渗透的方法,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其深层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把握情感教育的关键要点,进而围绕既定目标精心规划教学方案。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诸多课文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倾向与价值取向,可作为开展情感教育的载体,对推进相关教育活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互动性
情感教育实践的核心目标在于构建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教育者需着力营造温暖且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活动,使学生切实体悟他人的情感需求,增强其对情感教育本质的认知与认同。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着力营造情感化的课堂氛围,引领学生体悟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内涵。鉴于小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单纯依靠传统讲授方式难以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运用情境塑造与情感激发策略,能够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如图片、视频等)创设直观的情境,使学生直接感知并融入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恰当运用多样化的媒介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达成情感熏陶与思维发展的双重目标。
教育工作者在构建教学情境时,需全面考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深入剖析其兴趣偏好与个性特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契合学生成长需求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设计完成后,要全面评估学生对该情境的体验感受,从学习主体的视角开展问题诊断,推动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更新。课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持续优化。
(二)重视价值观引领,提升学生道德意识
小学语文教育应将核心价值观培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精心规划教材内容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教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可深入领会雷锋精神的内涵,结合典型事迹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让学生体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价值导向。同时,联系现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有效转化。
教育工作者可组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互动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道德观念的本质,增强他们在复杂情境下的价值判断能力。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筑牢思想基础。
(三)字句分析,深挖情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细致的文本解读工作,全面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探寻其中蕴含的情感意蕴。语文教材的编排需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精心甄选适宜的篇章,以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组织专题阅读活动,着重围绕那些蕴含丰富情感表达的语句展开,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其鉴赏能力。鉴于小学语文教材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技巧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也对情感传递的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系统学习这些修辞方法,学生能够更精准地领会文本中的情感特质,进而完善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
(四)开展实践活动,深入体悟情感
在当前教育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情感教育方面的短板较为显著,亟需更新策略以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与体验程度。教师应借助多样化的实践途径构建起立体式的情感培育体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复杂情感的各个层面。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选取典型的文本素材进行精心规划,再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安排拓展性教学活动,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情感互动氛围。就亲情主题的内容而言,可开设“家庭记忆分享会”这类专门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访谈,收集并讲述家族中那些感人的故事,进而加深他们对亲情关系的认知与体悟。
此类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内涵,还能使学生将这种感受与日常生活中的亲情记忆相联系,体会到一种独特的温暖力量。这不仅能助力学生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还可引导他们树立关注并理解他人情绪的意识。教师可促使学生将这些素材整理成习作或手抄报等形式,从而深化他们对情感的理解与表达。采用课堂知识与实践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又能在真实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主体协同推进。通过科学规划并精准实施,既能促使学生在知识积累与情感培养方面实现同步提升,又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霞 .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索 [J]. 格言 ( 校园版 ),2024(12):40-41.
[2] 肖莉 . 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4(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