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当代艺术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

江月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

当代艺术是区别与传统艺术的、富有观念的表现性艺术。它不仅是创作方式、创作思维不断发展的结果,而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代艺术突破了传统艺术模糊了学科边界,直接反应生活反映艺术家的观念。部分当代艺术作品重视互动、观众的参与也是其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让当代艺术不再以造型为主要目的,而是强调对社会的感悟。它是大胆的、倡导“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的艺术,打破材料和表现手段的藩篱,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代艺术充满活力和先锋精神,在创作、展示和观看方式上不断拓展传统艺术的疆界,必然影响美术教育。除了要学习优秀的传统艺术之外,了解当代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美术教师必须对这些变化保持敏感。

小学生思维活跃,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当代艺术不拘一格的使用材料、充满趣味的表达方式,与生活具有天然联系,这在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当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增加当代艺术的欣赏和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当代艺术的特点,指导和丰富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目标。具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产生来自于一种需要,是渴望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在学习中表现为求知欲,在这种好奇心的影响下,学生就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当代艺术的求异性和新鲜性有别于传统艺术,新鲜的材料、有趣的表达方式都能够给学生造成一种问题的学习情境,从而让学生产生想要了解的冲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毕加索的作品《公牛》,学生会惊奇的发现这是旧自行车坐垫和自行车把手的组合。又如《拼贴添画》和《奇思妙想》这两课都带有当代艺术的成分,学生非常感兴趣,通过对旧画报的利用、对图形图像的联想,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重新审视生活、热爱生活

儿童美术教育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自从杜尚的《泉》诞生以来,当代艺术出现了一个思潮:人人都是艺术家。这样的艺术思想对于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引领学生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完成作品并赋予作品新的内涵。儿童美术教育要注重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与美术心理水平的差异,美术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单纯以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教学可以是一场略带表扬的行为,可以是对一件 T 恤的涂鸦,可以是对一些旧报纸和旧照片的拼贴,还可以是对一些废弃物的重新组合,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艺术是如此神奇。不论采用什么材料和技术,只要有丰富的情感、独特的思想,有合适的表达方法,学生也可以成为艺术家。

三、培养学生审美观念

所谓美的观念,即是拥有美的感受与美的感动,蔡元培先生曾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借用美育陶冶情操。当代艺术突破了以往美术形式的局限,充满创新精神,更成为思想和情感的载体。以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广泛而贴近生活的材料,借助各种现代技术的传播手段,为学生呈现了多元而有趣的艺术世界,赋予孩子另一只观察世界的眼睛,强调用艺术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生活对艺术真正的自我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涵养美感、陶冶情操、传承文化,同时也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当代艺术具有不确定性因素,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载体,这和美术馆中的精致艺术不同,艺术的价值意义和形式都不具有规范性,对于“什么是艺术”“艺术的价值”等等本质的话题,学生在欣赏当代艺术的同时,可以进行个性化和多角度的诠释,而不限于确定的观点。由于没有教科书的认识,没有教师的介绍,建立开放的空间,学生更容易观察和思考,分析并批判,培养批判性思维,呈现独立人格。

小学生们拥有不可多得的丰富想象力和对美术敏锐的感受力,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给学生们样板和模式,而是启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从而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将当代艺术和小学美术教育融合,有助于学生了解当代艺术,重新认识小学美术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美术学习观念。此外,当代艺术和小学美术教育的融合对当下艺术的综合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丰富学生的阅历,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