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

张婷

内江市第二中学 641000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涵盖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文学艺术等多个层面,是民族身份认同和精神归属的重要标志。文言文作为记录和承载传统文化的主要文本形式,其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在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语言文字的障碍,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还能让学生在与古人对话的过程中,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然而,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过度侧重字词句翻译、忽视文化内涵挖掘的现象,使得文言文教学沦为枯燥的语言训练,难以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因此,探索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实施策略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具体课文内容,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初步感知到深入理解,再到实践运用,逐步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悟。

(一)创设文化情境,搭建感知桥梁

在教学伊始,可通过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传统文化的氛围。以《世说新语》二则中的《咏雪》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可借助多媒体展示古代文人雅士赏雪咏诗的画作,播放古琴曲《梅花三弄》,营造出冬日赏雪、吟诗作对的文化情境。随后,引导学生观察画作中人物的衣着、神态以及周围的环境,让学生直观感受魏晋时期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风尚。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可提问:“画作中的人们在做什么?他们的状态给你怎样的感觉?” 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自然引入课文,让学生在感知文化情境的基础上,对课文产生探究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将抽象的传统文化具象化,为学生搭建起感知传统文化的桥梁,使学生在进入课文学习前就对相关文化背景有初步的认识。

(二)引导互动探究,挖掘文化内涵

在学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后,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文化内涵。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例,在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提出探究问题:“文中描绘的岳阳楼景色有何特点?作者为何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慨?” 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见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联系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范仲淹的生平经历,让学生理解这种忧乐情怀背后所蕴含的儒家思想中“以天下为己任” 的文化内涵。同时,可让学生对比自己了解的其他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如杜甫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进一步加深对这种文化内涵的理解。通过互动探究,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理解其深层含义。

(三)联结生活实际,深化文化体验

当学生对课文中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理解后,将其与生活实际相联结,让学生在生活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例,文中描绘了滁州百姓与太守一同游乐的场景,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社区活动、节日庆典等场景,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与民同乐’思想的事例?” 学生可能会想到社区组织的邻里节、学校举办的亲子活动等。随后,让学生结合这些生活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进而理解《醉翁亭记》中所蕴含的关注民生、共享欢乐的文化理念。还可组织学生开展 “寻找身边的‘乐’” 活动,让学生记录生活中体现这种文化理念的场景,并在课堂上分享。通过将课文中的传统文化与生活实际相联结,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深化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四)拓展迁移运用,传承文化精神

在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迁移运用,传承传统文化精神。以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例,文中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高雅的情趣。在教学结束后,可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模仿《湖心亭看雪》的写作手法,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在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借鉴文中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以及通过写景抒发情感的方式。同时,组织学生举办短文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交流写作心得。此外,还可引导学生搜集与自然相关的古诗词、名言警句,制作成文化卡片,在班级内互相传阅。通过这样的拓展迁移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和生活中,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还培养了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意识和能力。

三、结语

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遵循认知规律,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从创设情境引导感知,到互动探究挖掘内涵,再到联结生活深化体验,最后到拓展迁移实现传承,四个环节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传统文化融入文言文教学的完整路径。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能够让文言文教学摆脱枯燥的语言训练模式,成为学生感受文化魅力、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让传统文化在文言文教学中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烈民族自信的新时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梦琪 . 传统文化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J]. 语文教学通讯,2024(3):45-48.

[2] 王梓涵 .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路径 [J].基础教育研究,2024(5):32-35.

[3] 陈思源 . 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 [J]. 教学与管理,2024(7):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