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哭闹原因及护理对策探讨

作者

马润梅

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中心卫生院 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 015200

引言

静脉输液是儿科门诊对患儿进行治疗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患儿的年龄相对较小,他们的认知不足,对疼痛的敏感性相对较高,经常出现剧烈哭闹、扭动等问题,导致重复穿刺药液外渗,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护患冲突。为此现阶段需要加强对儿科门诊输液工作的高度关注,并通过科学的、合理的、有序的护理措施落实,实现患儿安定性的全面提高,为后续患儿的快速和康复以及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奠定良好基础。

一、门诊输液患儿哭闹的主要原因分析

首先是疼痛因素,患儿对于疼痛的敏感程度相对较高,这也是在输液过程中他们极易出现哭闹的主要原因,在输液时穿刺过程中会给患儿疼痛刺激,尤其是低龄患儿,他们无法用言语表述自己的感受,此时就只能通过哭闹来表现。此外,针对患儿儿的发育情况,他们的静脉不够明显,在注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多次尝试、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等问题,这也会加剧患儿的疼痛,从而导致其哭闹加剧。有研究表明约 60% 的患儿哭闹与疼痛刺激息息相关。

其次,恐惧心理,儿科门诊患儿年龄相对较小,他们对输液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心智尚未成熟,在陌生的环境下还要感受疼痛,导致他们存在有巨大的恐惧心理,还有部分患儿在进入到门诊输液时,看到其他孩子哭闹的场景,他们也会产生共鸣,从而产生较为强烈的恐惧情绪,导致后续患儿的哭闹更加无法控制。

最后,家长影响,患儿极易受到家长情绪和行为的影响,而很多家长由于担心患儿的病情,在输液过程中不了解所输药物等多元化因素,表现出来的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这些负面情绪患儿会有清晰的、明确的感知,也会导致患儿的哭闹。

二、儿科门诊患儿哭闹的护理措施

1. 优化疼痛管理

疼痛是造成患儿哭闹的主要因素,而降低患儿疼痛,能够快速使其康复,同时也可以缓解护患矛盾,为此需进一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引领,使其穿刺技能得以全面提升,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因为多次穿刺或者穿刺部位不精准而给患儿带来的疼痛。在穿刺时也需要引导护理人员选择更合适的血管,如较直、较粗、弹性好的血管,这样在输液过程中,患者所能感受到的疼痛也会逐步降低,从而缓解患儿的哭闹状况。针对于输液过程中疼痛敏感度相对较高的患儿,护理人员也可以在征求家长意见的前提下,采用一些患儿可用的镇痛措施,比如在注射点局部用麻醉药膏,提前半小时抹麻醉药膏,能够减少患儿穿刺时感受到的疼痛,从而降低其哭闹的可能性,为后续稳定开展治疗,奠定基础。

2. 要给予患儿心理护理

患儿对周边的感知力相对较强,如果周边的环境让其感觉到恐惧、惊慌不安,那么极易造成哭闹、焦虑。为此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在输液室内营造温馨的,舒适的、童趣的环境,比如在输液室内部可以张贴一些卡通,甚至可以选择用大屏幕播放动画片、儿歌等,这样可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从而使患儿输液时依存度逐步提高。在具体开展输液之前也应该尊重患儿的个体需要,用亲切的、温和的语气和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让患儿对护理人员的抵触情绪下降,从而消除他们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为后续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奠定基础。针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在具体开始输液或者输液过程中,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比如讲故事、玩玩具,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下接受治疗,也可以减少其后续哭闹的可能性。

3. 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指导

家长的情绪会直接影响患儿的情绪,因此在当前为患儿开展输液之前,可以向家长详细的讲解输液流程,输液的药物,注意事项以及患儿可能出现的反应,让家长了解输液相关知识,能够降低他们的焦虑情绪,可以大幅度降低后续和护理人员产生矛盾的可能。护理人员还应在具体输液前,指导家长如何在输液的过程中对患儿进行安抚,一旦他们出现哭闹的可能性,要抚摸患儿的身体、轻声安慰,尤其是要提醒家长,不要在患儿面前表现出过多的担心、焦虑、紧张的情绪,避免影响患儿的情绪,导致后续的治疗受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哭闹是由多种元素共同引起的,既包含有疼痛、恐惧,同时也包含有家长的影响,针对于当前患儿哭闹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并寻找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能够更进一步减少患儿的哭闹现象,从而提高输液的效能和质量,为后续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可行性、优质性,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晔 , 祝惠 , 詹白雪 , 等 . 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液体外渗发生的影响因素 [J]. 临床医学工程 , 2022,29(01): 143-144.

[2] 许琴琴 . 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输液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 分 析 [J]. 心 理 月 刊 ,2020,15(23):146-147.DOI:10.19738/j.cnki.psy.2020.2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