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思辨能力培养教学探究
王希苓
山东省泰安市第三中学
引言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高考模式发生了新变化,语文作文越来越注重思辨导向,倾向于提供一些开放性的写作材料,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辨析,提炼个人观点。为应对新高考,教师开展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时,需要进一步加强思维上的训练,通过日常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鼓励其表达个人观点和见解,将真情实感融入到作文中。学生的思辨能力不断提升,可以带动语文写作质量的跃升,有益于其写作素养的发展。
一、高中语文作文思辨能力的基本概述
思辨能力是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对某一观点进行多维度分析、质疑、论证的思维能力,本质就是不盲从,能够以逻辑为支撑,辩证地看待所有观点。思辨能力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能够独立质疑,不盲从主流观点,也不全盘接受教材内容,而是对已有的观点进行质疑与分析,形成个性化判断。二是能够辩证分析,思辨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而是要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基于不同视角辨析每个观点的逻辑差异。三是能够深挖本质,思辨不满足于浅层认知,而是通过深层次剖析,触及问题的核心,探讨某一观点背后的根源。如今,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之一,做好思辨能力训练,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作文的思辨导向,有助于提升其语文写作质量。
二、新高考视角下高中语文作文思辨能力培养对策
(一)拓展课文探究深度
在新高考视角下,培养学生的作文思辨能力时,教师需要以高中语文教材为基础,通过课文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其思辨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应拓展阅读教学深度,合理延伸课文内容,让学生总结和归纳课外材料,勇敢表达个人观点,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又能有效加强思辨能力训练,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十分有益。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在讲解课文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搜集有关刘和珍的课外资料,自主提炼、概括资料,在课上进行分享。学生要摒弃情绪化认知,针对课外学习资料,提出有质量的质疑问题,诉说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通过这一活动,知识视野将进一步拓宽,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思维开放性、深刻性也会进一步提高,在写作文时就能多思考、多质疑,有利于其写作能力的进步[1]。
(二)组织交流辩论活动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思辨能力,教师应该勤于组织交流辩论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思考平台,让学生针对某一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以《鸿门宴》课程教学来举例,学习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鸿门宴”作为切入点,引入二元对立话题“项羽没有选择在宴会上刺杀刘邦,你认为这是体现了他的妇人之仁,还是苏轼所说的君人之度?”利用对立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让其在对立中寻找联系,在联系中辨析两种观点的差异。如此一来,学生会在交流辩论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深层次分析,其思维活跃性将会进一步提升,同学之间会摩擦出不同凡响的思维火花,能够有效发展思辨能力,强化学生的写作功底 [2]。今后进行语文写作时,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个人观点和想法,使其作文内容更富有深意,促进作文质量的不断增强。
在语文课上组织交流辩论活动,找准互动话题十分重要。为了吸引所有学生参与到辩论中,教师可以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趣味化的思辨情境,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其打开话匣子。鉴于此,教师应结合社会热点话题、时政新闻等设置交流辩论主题,运用社会化内容打开学生的思维,将语文写作与社会现象相融合。例如,很多学生热衷于追星,但近些年明星“塌房”事件频频出现,经常会占据热搜。教师可借此引出交流辩论话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看待聚光灯下的明星?”“明星应该满足什么要求?”“怎么对明星祛魅?”鼓励学生收集实例,多维度审视明星“塌房”问题,将自己的观点写成一篇作文。这一交流辩论情境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思维碰撞,学生能够了解其他人的个人观点 [3]。这样,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全面,有利于学生思维多向发展。
(三)改进作文评价方式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时,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个人观点,将自己的见解融入到写作中,借助文字来表达真情实感。如此,学生的作文才会更有吸引力,真正成为高质量的文章。为此,教师需要改进学生作文评价方式,主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策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时,要以称赞和夸奖为主,以这一方式,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让其以积极的心态写作,这更有利于其思辨能力的持续进步。教师对作文内容进行评价时,尤其要尊重学生的观点,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和经验判断,否定学生的个人观点,而是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思考其观点的合理性,进而给出合理化评价,对其写作质量做出公正评估。在作文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透过写作内容判断学生的“三观”是否正确,若是存在较大的认知偏差,教师需要通过评价,帮助其建立正确认知,这是发展其思辨能力的前提[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视角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至关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其语文写作质量的高低。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延伸课外内容,拓展课文探究深度,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开放性等。同时,教师可以加强思维训练,组织多元化的交流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促进其思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简义霞. 指向思辨能力培养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以二元关系型作文为例 [J]. 中学生作文指导 , 2024(18):10-13.
[2] 何丽娜 . 基于高中生思辨能力培养下的作文写作水平提高策略研究 [J]. 语文课内外 , 2019,000(004):226.
[3] 刘筠 . 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初探——基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的个案分析 [J]. 读与写 , 2019,16(013):63.
[4] 刘艳. 高中语文思辨性作文写作思维能力培养路径探析—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为例 [J]. 新一代 : 理论版 , 2022(20):0233-02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