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探究
曾燕
白银市育才学校,730900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承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教学质量双重使命,传统评价方式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忽视学习过程与思维发展难以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学评价体系变革,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探究基于新课程标准,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方法优化与机制完善路径,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科学化发展。
一、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评价体系构建
新课程标准倡导全人教育理念,要求课堂评价体系突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局限,构建多维度、全方位评价体系,初中数学课堂评价体系构建应遵循学科特性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评价理念,此种评价体系应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注重学习兴趣激发与学习态度养成。构建科学合理评价体系首先应明确评价目标,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融入评价全过程,建立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维培养等评价维度。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打破教师单一评价局面,引入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形成多方参与评价格局,同时评价内容应全面化,包括学生课前准备、课堂参与等各环节表现,既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评价标准应个性化依据学生起点水平设置不同评价标准,关注个体进步与发展避免简单横向比较,鼓励每位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取得最大进步。
课堂评价体系构建还应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针对数学思维、问题解决策略等难以量化因素,采用观察法、访谈法等定性评价方式,针对基础知识掌握等可量化因素,采用测验法等定量评价方式实现评价方式互补。评价结果反馈应及时有效,建立教师点评、学生反思互动机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同时评价体系应强调发展性,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轨迹建立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学习成长历程形成连续性评价证据。科学评价体系构建还应考虑信息技术辅助评价,利用教学平台记录学生学习行为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精准教学提供依据。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评价方法优化
新课程标准倡导全人教育理念,评价方法优化必须突破传统单一考核模式,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针对初中数学课堂评价方法应注重过程性与情境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采用思维导图评价法引导学生绘制有理数概念结构图,展现知识间联系评价学生知识构建能力,实施问题解决过程评价关注学生解决有理数计算问题思路形成过程,通过思维表达评价学生推理能力。采用错误分析评价法,让学生分析有理数运算错误案例评价学生逻辑思维水平,引入小组合作评价,通过数学建模任务考察团队协作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运算教学中,评价方法创新应用案例极为丰富,例如教师在讲授有理数加减法运算时,采用探究式评价策略设计生活中有理数应用情境探究任务,要求学生收集气温变化、海拔高度等现实情境中有理数应用实例,通过学生探究成果展示评价应用意识。在教授有理数乘除法时实施层级式评价方法,设计基础型、发展型、挑战型三级评价任务,基础型评价关注运算规则掌握情况,发展型评价关注解题策略选择合理性,挑战型评价关注复杂计算简化思路创新性,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在总结有理数运算律时运用概念图评价法,让学生绘制有理数运算律联系图评价知识系统化程度,针对运算能力培养采用错题诊断评价法,引导学生建立错题204
集并分析错误原因,促进反思能力提升。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评价机制完善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评价机制完善需构建系统化运行框架,形成闭环评价生态。评价机制应突破传统单一主体评价局限,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多方参与评价体系强化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机制应注重长效反馈通道建设,构建评价—反馈—调整—再评价循环模式,使评价结果能及时转化为教学改进依据。评价机制完善还需关注校本评价标准制定,依据学校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形成具有针对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机制应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既关注学习过程又重视阶段性学习成果,形成多维度评价证据链。应建立激励导向注重发现学生优势与进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与动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教学中,评价机制创新应用显现多维特点,例如教师在无理数引入环节建立问题驱动评价机制,以为什么需要无理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生回答质量评价思维深度并建立评价记录档案,持续追踪学生认知发展。在平方根概念教学中构建多层次评价标准,从概念理解、计算应用、思维迁移三个层次设定评价指标,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在实数运算教学中建立小组互评机制,每组学生轮流担任评价者角色评价其他小组解题思路与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针对实数大小比较内容实施导学案评价机制,设计前测- 学习- 后测评价流程记录学生学习进步情况,在教学总结环节建立知识地图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构建实数体系框架图评价学生知识体系构建能力。课后作业评价中实施分层反馈机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促进学生自主改进,单元结束后组织实数应用情境展示活动,建立项目评价机制通过学生展示成果评价应用能力。建立评价结果分析会制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形成教学评价良性循环,引入家长参与机制邀请家长见证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增强评价公信力与激励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论
基于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探究表明,科学评价体系构建、评价方法优化与评价机制完善三方面共同作用,形成评价良性生态。科学评价体系应突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格局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评价体系。评价方法优化应注重多样化评价手段应用,重视情境创设与真实任务评价,关注思维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评价机制完善应建立校本评价标准,构建评价结果应用闭环系统,强化家校协同评价,形成评价合力。
参考文献
[1] 王丹丽 .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以 " 圆周角的平分线" 的课堂设计为例[J]. 中学数学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下半月 , 2023(6):7-10.
[2] 宋璐羽 .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D]. 鞍山师范学院 ,2023.
[3] 杨裕铭 .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J]. 中学课程辅导 , 2023(6):36-38.
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 年度课题《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立项号:BY[2024]G273号)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