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镇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策划与效能提升

作者

邹勇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蔺河镇公共事业服务中心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求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旨在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城乡均衡发展 。乡村振兴涵盖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其中,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兼具经济属性与文化属性的朝阳产业,成为乡村产业振兴与文化振兴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游客对乡村旅游的体验需求从单纯的观光向深度文化体验、休闲度假转变。乡镇作为乡村地区的重要节点,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普遍存在资源整合不足、活动形式单一、品牌影响力弱等问题,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也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镇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策划方案设计

(一)活动主题与定位

管理人员深入挖掘乡镇独特的文化基因与自然资源,提炼核心特色作为活动主题的根基。如拥有丰富非遗技艺的乡镇,打造“非遗文化传承之旅”主题;以田园风光著称的乡镇,围绕“生态田园・诗意栖居”构思主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目标,精准定位活动性质,既作为文化展示的窗口,也成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平台。同时,明确目标受众,针对年轻群体设计时尚、互动性强的活动标签,面向家庭游客突出亲子、休闲属性,以吸引不同类型游客,提升活动覆盖面。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

活动内容需兼顾文化性、体验性与趣味性。在文化展示上,管理人员设置非遗工坊,邀请传承人现场演示制作工艺,供游客参与体验;举办民俗表演,呈现传统歌舞、戏剧等节目,展现乡村文化魅力。旅游体验环节,规划特色徒步路线,串联乡镇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开设农事体验区,让游客参与种植、采摘等活动,感受田园生活。特色美食板块,管理人员打造美食长廊,集中展示本土特色小吃,举办美食擂台赛,增加游客参与度。互动参与形式可引入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开展短视频打卡、线上投票评选等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与传播欲。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安排

活动时间选择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方面,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避免极端天气影响活动开展;另一方面,契合农时与传统节日,如在丰收季举办丰收节,在春节、端午等节日融入传统民俗活动,增强活动的文化氛围与吸引力。地点安排上,优先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区域作为主场地,合理规划文化展示区、美食区、体验区等功能分区。同时,根据活动内容设置分场地,如将农事体验安排在农田,民俗表演安排在文化广场,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提升游客体验感。

(四)活动宣传推广

管理人员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广体系。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预热视频、图文介绍,开展话题讨论,吸引潜在游客关注;与旅游博主、网红合作,邀请其提前体验并分享活动亮点,扩大传播范围。线下,在周边城市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地投放海报、广告;与旅行社、酒店合作,将活动纳入旅游推荐线路,为顾客提供多样化的活动体验。

三、乡镇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效能提升策略

(一)优化活动组织与管理

管理人员建立专业化、高效化的活动组织管理体系。成立由政府部门、旅游专家、乡镇居民代表组成的活动组委会,明确各成员职责分工,形成权责清晰、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在此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工具,制定详细的活动执行计划,细化时间节点和任务清单,确保活动筹备、开展、收尾各环节有序推进。

必要时,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搭建活动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可设置多个功能模块,实时监控活动现场人流、安全、服务等情况,及时处理突发问题。在人流监控方面,通过安装智能摄像头和客流量统计设备,结合大数据分析,实时掌握各活动区域的人员密度,当某区域出现人流过载风险时,系统自动预警,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及时调度安保人员进行疏导;安全监控模块接入消防、治安等相关设备数据,一旦发生火灾、盗窃等安全隐患,能迅速定位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服务监控则通过收集游客在平台上的反馈评价,及时了解服务质量问题,如餐饮卫生、导游讲解等方面的不足,以便快速调整优化,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

(二)强化文化内涵挖掘

管理人员深入梳理乡镇历史文化脉络,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将其融入活动的各个环节。必要时,邀请文化学者、非遗传承人等专业人士,对乡镇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和整理,提炼文化精髓,为活动策划提供文化支撑。在活动内容设计上,适当增加文化体验类项目比重,如开设传统手工艺制作课程、举办地方戏曲赏析讲座等,让游客深度感受乡镇文化魅力。

(三)提升游客体验

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全方位优化旅游体验。管理人员完善乡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拓宽乡村道路,增加停车位;提升住宿、餐饮品质,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民宿、农家乐经营。加强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在活动现场设置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咨询、导览、投诉处理等一站式服务;开发智能导览系统,运用手机 APP 或小程序为游客提供语音讲解、路线规划等个性化服务。

(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管理人员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在农业方面,管理人员结合节庆活动,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推出特色农产品采摘、农事体验等项目。经实践发现,游客对于当地推出的特色农产品。对此,管理人员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如特色食品、手工艺品等,作为节庆纪念品销售。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学策划乡镇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并提升其效能,是激活乡村资源、推动产业发展、传承乡土文化的有效路径。通过系统的主题定位、多元的内容设计、精准的宣传推广及合理的资源整合,能够打造出兼具吸引力与影响力的节庆活动;而优化组织管理、深挖文化内涵、提升游客体验、促进产业融合和加强品牌建设等策略,则为活动长效发展提供保障。实践证明,此类活动不仅能有效促进乡村经济增长、带动居民就业增收,还能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邹军 . 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耦合协调研究 [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

[2] 陶梅柳 .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文化认同困境与重构研究 [D]. 贵州民族大学 ,2023.

[3] 鲁美善. 民族村落振兴中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研究[D]. 延边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