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分析
张小燕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城西小学
引言
数学生活化教学当做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重要方向,致力于打破传统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困境。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促进知识理解与内化。从现状分析出发,探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寻求有效解决途径,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总结实践经验,为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提供思路参考,助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与应用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认识与实施困境分析
部分教师对数学生活化理解不够深入,停留在表面层次仅将生活实例作为教学点缀,未能真正融入教学全过程。教学设计中生活情境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真实性与趣味性,无法激发学生共鸣,教师专业能力有限,难以有效挖掘生活中数学元素,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情境。
评价机制不完善也制约教学生活化深入发展,考试评价仍以解题技巧为主,忽视应用能力考查,课时安排紧张,教学任务繁重使教师难以投入足够精力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家庭背景差异导致生活经验不同,难以设计适合全体学生情境。这些困境制约着数学教学生活化进程,需要寻找突破路径。教师普遍认识到生活化教学重要性,但实践中难以把握恰当度或过分强调生活情境而忽视数学本质,或机械套用生活元素缺乏实际意义。教学资源缺乏也是制约因素,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区域学生生活化教学案例与素材不足,增加教师备课负担。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索与方法路径研究
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深刻把握数学生活化本质内涵,将其视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途径而非简单教学技巧,教师需系统梳理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关联点,构建知识应用框架。优化情境创设方式,精心设计贴近儿童生活情境,注重情境真实性、趣味性与开放性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重视校本资源开发,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中蕴含数学元素,编写符合本校学生认知特点案例,创新作业设计减少机械训练,增加实践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完善评价机制突破传统考试局限,关注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采用项目评价、成长档案等多元方式。开展主题活动也能拓展课堂局限,如数学实践周、社区调查等。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根本保障,通过校本培训、集体备课等形式提升教师挖掘生活素材能力与教学设计水平。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单元为例,教师应当设计一日时光追踪主题活动。课前让学生记录一天中不同活动所用时间,如早餐十分钟、上学二十分钟等。课堂伊始,教师出示一张某同学一天作息表,引导学生思考:小明起床至就寝共多少小时?各项活动时间如何记录比较清晰?通过讨论引出时间单位概念。组织时间测量挑战,让学生猜测一分钟能完成哪些事情,如跳绳次数、朗读字数等,然后实际计时验证,体会时间流逝感受。通过观察各种时钟,认识时、分、秒三种单位关系。教师还应当组织校园时间调查,让学生采访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归纳总结时间管理技巧。课后布置家庭时间管家任务,请学生为家人设计作息时间表,并监督执行,这一教学设计将抽象时间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实际体验、调查、应用等环节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时间单位、掌握计算方法,培养珍惜时间好习惯,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深度融合。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案例与经验总结反思
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紧密关联,所选情境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能够直观呈现数学概念本质,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而非被动接受。教学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可操作性,适合课堂实施条件,评价方式多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对生活化理解偏差,过分强调趣味性而忽视数学本质,有些情境设计流于形式,未能激发学生真正兴趣。某些教学案例难以兼顾不同学生需求,造成学习差异扩大,个别活动组织散漫,缺乏明确目标指向。基于实践经验教师应注意:生活化不等于娱乐化,应把握适度,情境设计既要贴近生活又要体现数学思想,活动过程应关注全班参与,避免局部学生主导,教学评价需关注过程性表现,激励每位学生进步。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单元为例,教师设计超市购物主题教学。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家庭常用物品价格广告单,带入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展示一张超市促销单:苹果 12.5 元 / 千克,购买2.4 千克需付多少钱?引发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模拟购物活动,学生分组扮演顾客与收银员,顾客选购多种商品,收银员负责计算总价。活动中学生遇到多种小数乘法计算场景:单价乘以数量、折扣计算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感受小数乘法应用价值,理解计算原理。进入购物小能手环节,教师提供 200 元预算,要求学生设计一次家庭采购计划,列出购物清单并计算总价,比较哪组最省钱又满足需求。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练习小数乘法计算,还培养预算意识与规划能力,课堂最后进行生活中小数乘法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更多应用场景,如测量面积、计算路程等。课后布置家庭理财小助手实践作业,记录一周家庭支出,分析消费结构。这一案例通过创设真实购物情境,使小数乘法学习融入日常消费活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理财意识与消费观念,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
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重要方向,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应用能力。从现状认识入手,分析实施困境,探索有效策略,提出构建生活情境、创设问题链接、融入区域文化等方法路径。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实践经验,反思存在问题。未来数学教学生活化还需进一步探索创新,推动理论探究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构建更加科学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秀琴 .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22):50-52.
[2] 王兴 . 让数学走向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分析与实践路径 [J]. 天津教育 ,2023,(22):177-179.
[3] 潘浩 . 以实践为钥匙启知识之宝库——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分析 [J]. 小学生 ( 中旬刊 ),2022,(1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