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风传承与高中生心理健康融合实践微探

作者

张君飞

浙江省玉环市楚门中学 317605

引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此句强调了家风中善恶观念的传承对家庭及后代的深远影响,良好家风能为高中生营造积极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其心理健康。高中阶段,教师要重视家风文化与学校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如语文教师则可重视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家风传承的元素,可借助语文经典文本教学这一内容与载体,积极渗透家风传承,以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全的心理品质。

一、挖掘文本元素,承继家风文化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家风元素。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家风元素,让教材中的经典文本与家风传承实现有效融合,以此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在教授《劝学》时,对于文中“学不可以已”这一理念,可让学生深入领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族中勤奋长辈的优良品德,如挑灯夜读、终身学习的典范事迹,让学生将文本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将“好学”坚持到底。从心理健康教育来看,当学生将家族好学传统与自身学习相结合,能在面对学习困境时获得心理支撑,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教师还可借助课文中的家风传承元素,鼓励学生要珍惜青春期的学习时光,让家族好学传统得以延续。这就让学生从古人家风智慧和自己家庭传承中不断汲取前进与成长的无限动力,让经典文本中的家风元素在学生心中萌生新的力量,助力学生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又如教学《项脊轩志》时,作者归有光深情回溯了家族往昔,把家族兴衰与轩室变迁交织在一起,在个体的人生理想和功名期待中彰显出浓郁的家风文化。这不仅可让学生对其家族传承力量有更深的认知及感悟,从心理健康角度看,还能让学生在了解家族历史中增强归属感与认同感,这种情感上的稳固对高中生构建健全人格意义重大[1]。因此,教师可对文本中这些家风元素进行深入挖掘,以此为教育契机,既让学生开启理解承继家风文化的大门,又能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优秀的品质。

二、利用写作练习,强化家风理念

教师可充分利用经典文本来开展写作教学,让家风理念在写作中得以强化,也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来设计家风主题的写作任务。

在学《陈情表》时,课文中李密对祖母的孝心跃然纸上,他在忠孝之间艰难抉择。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来看,可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深入思考如何处理好个人与家庭、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如何在这一复杂形势下坚守家庭传统美德,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情绪管理能力。这种思考能让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两难困境时,学会理性分析,避免陷入过度的焦虑与迷茫,从而更好地应对成长中的挑战 [2]。教师可设计主题为“我心中的家风”这一写作任务,让学生对于家族历史、先辈创业之艰难、家族成员诚信待人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再付诸笔端。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与情感抒发的过程。学生在回顾家族过往时,能增强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缓解因高中阶段身份探索带来的困惑与不安。他们通过文字梳理家族故事,会更加明确自己的根脉所在,内心获得一种稳定的力量支撑。还可让学生对当下家风现状进行审视,对于当今快节奏生活下亲人之间感情疏离、传统文化淡化等社会问题进行反思;或者对未来家风建设进行展望,对于如何营造温馨和睦、积极向上的家族愿景进行生动描绘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写作中对家风内涵进行深入剖析,用文字来生动展示自已对家族的热爱与责任感。当学生能够正视社会现实中的家风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之道时,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得以培养,内心也会更加坚韧。这种对家族和社会的担当意识,有助于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让他们在面对社会的复杂时,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让语文教学中以家风传承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收获良好效果。

三、开展实践活动,深化家风传承

教师还可积极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来深化家风传承效果,让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如开展“名人家风分享会”、“我家家风我来说”等活动,使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对家风传承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类实践活动会让学生对家风力量有直观性感知,能积极参与到家风传承中来,还可使学生的协作意识、团队配合能力及人际交际能力等均获得提升。如在教学《石钟山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则可引领学生对文本内容与家风传承应用实践进行深入探讨。此文是诗词大家苏轼写的一篇游记散文,文中对自己游览石钟山的经历进行详实地描述,深刻地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思考与感悟。文中的经典句子“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体现了他“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对文中提到的“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精神内涵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将这些精神理念与家风中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如文中体现的与家风相关的“尊重事实、认真做事”“不盲目轻信、独立思考”等精神。教师还可让学生以小组探讨的形式来分享各自家族中家风传承故事和心得体会。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可让学生对家风传承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还可让学生将这些内化为自已的行为准则,让他们无形中形成向上的品质及健康的人格 [3]。

结语

综上所述,家风传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可通过经典文本教学,让家风传承有效地融入。主动挖掘文本内涵,通过多种融合途径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机制。当然高中语文教师,还可加强家校合作、开发优质校本教材和创新实践活动,让家风传承得到更深入地实施,进而为家国培养有着优异品德、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申梅 . 传统文化下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构建与人格塑造 [J]. 科学咨询 ,2023,(02):239-242.

[2] 王小琴 . 立德树人背景下家风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 [J]. 中学时代 ,2023,(04):73-75.

[3] 王娜娜 . 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如何有效助力心理健康教育 [J]. 青春期健康 ,2023,21(2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