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递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郭慧萍
南安市第五小学 362300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正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对文本的认知需要借助于合理的方法引导。层递式教学法恰好契合这种发展需求,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逐步突破难点,积累经验,形成能力。而且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够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又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依学段梯度设定阅读目标
梯度阅读目标的设定可以使学生在每一个阶段根据自己的水平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既不会因为目标太高而有畏惧心理,也不会因为目标太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采用逐步上升式的梯度目标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每一步都能体验到成功感,这种成功感能够形成前进的动力,推动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提高自我,从而实现阅读能力不断的提高。
例如,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为例,结合中年级学段目标设定梯度阅读目标。首先,基础目标为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文章主要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在这一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分段朗读,针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悉文本。其次,提升目标是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大潮不同阶段的语句,初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语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好,通过小组分享加深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最后,拓展目标为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简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为高年级的文本鉴赏打下基础。此时,教师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将视频与文本描写相对照,更直观地感受文本所传递的画面感和气势。这样的目标设定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本。
二、按文本层级设计解读步骤
根据文本层级制定阅读的顺序,能够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有明确的重点。先从字词句读起,打好这些基本功再去掌握一篇完整的文章。逐步过渡到段落分析,能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再深入到对文章主旨和情感的把握,能让学生从表面的文字读懂背后的含义。通过不同层级的学习,将不同文章蕴含的深刻内涵明显区分,让学生感悟文章的文本特点,感受语言的力量。
例如,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为例,按文本层级设计解读步骤。第一步,解读字词句层级,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义,再结合词义理解包含这些词语的句子,初步感知句子含义。第二步,分析段落层级,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段落结构,看看文章是如何按照“盘古开天辟地前、开天辟地时、开天辟地后”的顺序进行叙述的,理解段落之间的承接关系。第三步,探究主旨层级,让学生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他的牺牲体现了什么精神”,从而体会文章所赞扬的盘古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深入把握文本的情感内涵。在这一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演绎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更深刻地感受盘古的精神品质。
三、循认知层次搭建问题链条
根据问题的认知层次搭构问题链,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基础问题能让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并能找出文中的主要信息。中层问题能让学生思考并从语段的内容发现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高层问题则可以使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在将文本和自己经验相联系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由简到繁的问题设计,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例如,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为例,循认知层次搭建问题链条。基础问题:“作者观察的是爬山虎的哪些部分?”“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感知文本的基本内容。中层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爬山虎脚的样子的?”“爬山虎的脚是如何爬墙的?”学生结合文中“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巴住墙”等语句进行分析,理解作者对爬山虎脚的细致描写及爬墙过程。高层问题:“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脚描写得这么清楚?”“从作者的观察和描写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这类问题促使学生综合全文内容,体会作者严谨的观察态度,形成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
四、据能力层级规划练习序列
按照能力层级规划编制练习序列,可以帮助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系统提升。基础练习,能保证学生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认知、理解水平。提升练习可以推动学生将已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之中。拓展练习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综合分析的过程中,并得出自己独特的理解结论,以此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循序渐进的练习序列,可以使学生逐阶梯升地提高阅读水平。
例如,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为例,据能力层级规划练习序列。基础练习:让学生摘抄文中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如“排水优良”“清洁干燥”等,并尝试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以此巩固对文本信息的识记和理解。提升练习:给学生提供另一篇描写动物住所的短文,让他们对比分析两篇文章在描写方法上的异同,如是否都运用了拟人手法等,锻炼学生对阅读知识的应用和分析能力。拓展练习:让学生以“我观察的一种小动物的家”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借鉴《蟋蟀的住宅》的描写方法,写出小动物家的特点,之后同学间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运用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评价能力。
总结
总之,层递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契合学生认知规律与文本特点。通过梯度目标、层级解读、问题链条和练习序列的设计,能引导学生逐步深化文本理解,有效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助力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有所成长。
参考文献
[1] 郝建娥 . 基于学生语用能力提升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J]. 华夏教师 ,2024,(35):18-20.
[2] 徐雪飞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43(1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