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体性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课程的教学评价
郭慧萍
南安市第五小学 362300
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小学语文课程增加信息技术应用比例已成为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新态势。跨媒介教学阅读教学指导语文课程跨越单一的媒介形态,在多种媒介支持下传播知识和丰富学生感官体验,促进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综合发展。然而跨媒介阅读课程处于发展阶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受目标、方法、意识的限制,常陷入过度追求多种媒介应用,而逐步淡化语文体性思维、学生中心思想等,致使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创新后继乏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多角度客观评价语文跨媒介教学现状,从而探索语文体性下跨媒介阅读教学增质提效的新方向。
一、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现状
跨媒介阅读教学指阅读教学中教师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灵活运用与衔接多种媒介引领学生深层次探索,既借助多种感官刺激诱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又利用立体化与多维性知识传递增强学生元认知。[1] 但是,小学语文跨媒介教学开展常陷入教师媒介素养不足、资源利用不充分、学生参与不强等问题。
从多媒介资源开发角度来看,教师倾向于讲解为主,教师仅将多种媒介资源作为知识展示手段,利用多媒介装饰课程。导致语文阅读课程表现为外表华丽却内核陈旧。从师生科技素养角度评估,教师在跨媒介阅读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缺乏经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更加注重多种媒介的娱乐价值,缺乏运用多媒介自主学习的意识。从学生阅读能力角度评价,跨媒介阅读未能达成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的预期目标。在跨媒介阅读中教师更加注重浅层展示,尚未设计开放性阅读活动,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缺乏深化认知的空间。而学生关注媒介表层信息,未能调动思维探索与解析语言知识,难以实质性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
二、语文体性影响下阅读教学的创新方向
在语文体性引领下,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形”的演绎,不仅注重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章内在思想和文化内涵,还应重视引领学生聚焦于语言形式,了解文章写作思路与语言表现智慧。[2] 以《山行》学习为例,教师使用视频、音频等媒介引领学生观察景、感知情,从而由景入情了解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感。然而教师常忽视带领学生探索语言运用精妙,如“斜”对于情感表达的智慧,让学生感受并了解怎样个性化描写。通过观察教学,教师应在体性指引的跨媒介教学中关注“形意统一”,注重“形”的解读。
与此同时,在语文体性启发下教师应注重活动衔接性,搭建螺旋式上升的阅读环境,促进学生探索本质、生成认知并转化运用。以《秋天的雨》教学为例,教师注重引领学生从空间视角、教学视角等多角度理解文章,实现从文章构建思路到内容解读的转变,但是忽视指导学生进一步回归语言形式,生成自身的个性化表达。因此,在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领学生了解内容、探索本质和个性表达,凸显教学的循环性、系统性,锻炼学生综合素养
三、基于语文体性的跨媒介教学调整措施
在明确当前语文跨媒介阅读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后,教师
可以针对媒介运用、育人思想和能力提升角度的调整教学,借助课程评价调整教学组织内容,在体性引领下推进跨媒介阅读教学有效落实。
(一)依托教材主题,整合媒体资源
新课标启发下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综合考量学生认知和阶段发展规律,合理整合多种媒介资源创设循环递进的教育环境。教材是语文阅读课程开展的重要资源,教材的编撰契合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习基础需求。因此,在现阶段跨媒介阅读课程中,教师更加注重锁定教材基础地位,以教材为基础融合多种媒介资源,打造鉴赏、品味与运用的教育环境。例如,在《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中,教师围绕教材内容引进动画视频、插图等媒介资源,打造听、说、读、写融合的阅读环境。以动画演绎让学生代入角色进行紧张又刺激的奇幻旅行,并呈现插图组织学生编创故事。教师借助多种媒介引领学生了解科普童话的热点,并促进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表达。
(二)细致筛选信息,灵活调节内容
多媒介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科技素养,为慎重选择与灵活运用媒介传递知识奠定基础。在语文阅读课程准备阶段教师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提升科技素养,从而在课堂灵活应用阅读软件、媒介资源优化阅读教学。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教师精准定位地理信息、人文信息,使用网络展开跨媒介教学,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美。教师在跨媒介阅读教学中注重以身作则提升科技素养,但是忽视学生科技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设计任务引领学生参与和提升。如教师提出:哪些渠道可以了解小兴安岭?问题,促进学生注重运用媒介辅助阅读。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多种媒介了解学生的反应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建设个性化阅读环境。
(三)线上线下融合,优化跨媒介阅读
小学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目的在于塑造学生核心素养。教师注重充分运用多种媒介构建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探索的环境。在阅读中教师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在线上平台,教师分享微课视频、展示讨论问题、设计小组活动等,引导学生阅读和分享。如教师分享《朗读者》《见字如面》等片段视频资源,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而在线下课堂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任务成果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互动互改、相互学习。通过线下与线上融合教学提升跨媒介阅读实效。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处于创新与革新的风口浪尖,语文教学内容与课程组织架构不断优化。跨媒介阅读教学融合语文体性要求优化教学活动,能够建设深度阅读、自主阅读环境,逐步引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怡. 跨媒介阅读教学:打造小学语文课堂新生态[J]. 小学教学参考 ,2022,(22):5-7+11.
[2] 王跃江, 马占军. 跨媒介阅读视域下学生阅读力培养的实施路径 [J]. 语文建设 ,2021,(02):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