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防汛物资储备与调配研究
秦祥
靖边县应急救援队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在防洪减灾、水资源调配、电力供应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然而,受气候多变等因素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现出不确定性,给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严峻考验。防汛物资作为应对洪涝灾害的物质基础和关键保障,其储备是否充足、布局是否合理、调配是否高效,直接决定了水利水电工程抵御洪水侵袭的能力,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水利水电工程防汛物资储备与调配的意义(一)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运行
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是其发挥各项功能的前提,而防汛物资的储备与调配则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防线。在洪水来临之际,各类防汛物资能够及时填补工程可能出现的漏洞,加固薄弱环节,有效阻止洪水对工程主体结构的冲击。例如,合适的封堵材料可以快速处理堤坝的管涌、渗漏等险情,排水设备能够及时排除工程内部的积水,避免设施因长时间浸泡而损坏。通过科学储备和高效调配防汛物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控制险情蔓延,为工程抢险争取宝贵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结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二)维护社会稳定
洪涝灾害不仅威胁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还可能对周边地区的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引发社会秩序的波动。防汛物资的及时储备与调配,能够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迅速开展被困群众的转移和安置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充足的救生设备可以提高救援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必要的生活物资能够缓解受灾群众的焦虑情绪,避免因物资短缺而引发的恐慌和混乱。同时,有效的防汛应对措施能够增强公众对政府防汛工作的信心,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其正常运行能够为工农业生产提供电力和水资源支持,保障产业链的稳定。而防汛物资的储备与调配工作,通过降低洪涝灾害对工程的破坏程度,确保工程能够持续发挥经济效益。一方面,减少工程本身的维修和重建成本,避免因工程停运造成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保护周边地区的生产设施和基础设施,降低洪涝灾害对当地经济活动的干扰,为区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
二、水利水电工程防汛物资储备与调配存在的问题
(一)物资储备布局不合理
当前,部分地区在规划防汛物资储备点时,缺乏对水利水电工程分布特点、区域地理条件以及交通网络状况的全面考量,导致储备布局存在明显缺陷。一些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的山区,水利水电工程分布较为分散,但防汛物资储备点数量少且规模小,一旦发生洪水,物资运输困难,难以快速送达险情现场,延误抢险时机。而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储备点过于集中,不仅造成物资积压,还增加了跨区域调配的难度,无法实现物资的高效利用,影响了整体防汛工作的响应速度。
(二)物资储备量确定不科学
物资储备量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但目前部分地区在这一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分析。没有充分结合当地历史汛情特点、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和防洪标准,以及可能发生的灾害等级,导致储备量要么不足,要么过剩。储备量不足时,在遭遇较大洪水灾害时,无法满足抢险需求,可能导致险情扩大;储备量过剩则会占用大量资金和仓储资源,增加物资管理和维护成本,甚至因长期闲置导致物资老化失效,造成资源浪费。
(三)物资调配机制不完善
防汛物资调配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需要高效的协调机制和顺畅的沟通渠道。但目前,许多地区的防汛物资调配工作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各部门之间信息壁垒严重,物资储备情况、需求信息无法及时共享,导致调配决策滞后。在运输环节,缺乏完善的应急运输方案和保障措施,运输车辆、路线等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影响物资的运输效率。此外,对调配工作的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无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难以对调配流程和方法进行优化改进。
三、优化水利水电工程防汛物资储备与调配的措施
(一)优化物资储备布局
优化物资储备布局需要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水利水电工程的分布密度、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以及历史险情发生频率等因素。在重要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洪水易发区域以及交通干线附近,合理增设储备点,扩大储备覆盖范围。对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用与当地企业或机构合作的方式进行委托储备,或提前将部分应急物资前置存放,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获取。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储备点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各储备点的物资情况,为物资调配提供精准的位置信息支持,提高整体调配效率。
(二)科学确定物资储备量
科学确定物资储备量需要建立系统化的分析框架,充分利用历史汛情资料、工程参数等数据,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精准测算。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标准、抵御洪水的能力以及可能面临的最大险情,制定不同等级的物资储备方案。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每年的气象预测、汛情变化以及工程运行状况,对储备量进行适时调整,确保储备量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同时,加强对物资的分类管理,根据物资的使用寿命和特性,制定合理的轮换制度,避免物资因长期存放而失效,提高物资的利用效率。
(三)完善物资调配机制
完善物资调配机制需要构建统 高效的指挥体系 明确各部门在调配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建立跨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 合物资储备信息、需求信息、运输信息等数据资源,实现调配 定详细的应急运输预案,与交通运输部门、物流企业等建立 输资源,选择最优运输路线,保障物资快速送达。建立调配效果 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调配流程和方法,提升调配工作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防汛物资储备与调 是防汛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性和高效性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社会经济 在物资储备布局、 备量确定和调配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些问题,需要通过优化储备布 以解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应持续 发展,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防汛物资保障体系,为水利水电工程抵御洪涝灾害 础,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卢立强, 申友军. 水利工程防汛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 中国科技信息, 2025, (16): 39-41.
[2]吴风雷, 杜恩燕, 吴万兵, 张晓静. 水利工程防汛措施及抢险方法研究[J]. 水上安全, 2025, (13): 43-45.
[3]郭霞. 水利工程防汛抗旱体系建设与信息技术研究[J]. 水上安全, 2025, (13): 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