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操专项训练对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肖勇
广东怀集中学 526400
一、引言
健美操是融合体操、舞蹈、音乐等元素,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旨在提升练习者身体素质、塑造体型及培养审美能力的体育项目,其具有趣味性、综合性及易操作性等特点,在学校体育领域应用广泛。随着素质教育推进,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备受关注,当前部分高中生存在耐力不足、柔韧性较差等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将健美操专项训练融入高中体育教学,成为探索提升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向,明确健美操专项训练的实施方式及效果,对推动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健美操教学在助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方面,仍存在诸多待改进问题。其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多数高中健美操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多以基础动作模仿为主,未结合高中生体质健康短板,如针对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等方面的专项训练内容缺失,难以满足不同体质状况学生的训练需求。其二,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课堂教学中多采用 “教师示范 — 学生模仿”的单向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主体性,缺乏互动性与趣味性,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训练效果大打折扣。其三,训练强度与频次不合理,部分教师对健美操专项训练的科学原理掌握不足,制定的训练计划要么强度过大,超出学生承受能力,引发运动损伤;要么强度过低、频次不足,无法达到提升体质健康水平的预期目标。
三、实施策略
为有效发挥健美操专项训练对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作用,需结合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方法、计划制定及评价等多方面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确保训练活动有序、高效开展,切实改善高中生体质健康状况。
(一)结合学生体质短板设计针对性训练内容
在开展健美操专项训练前,需先对高中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检测,通过体能测试获取学生在心肺功能、柔韧性、肌肉力量、耐力等方面的具体数据,明确不同学生的体质短板。依据检测结果,分类设计训练内容,针对心肺功能较弱的学生,增加包含中高强度有氧动作的健美操组合,如连续开合跳、高抬腿跑结合手臂伸展等动作,延长有氧训练时长,每次训练中此类动作组合占比不低于 40% ,以逐步提升学生心肺耐力;对于柔韧性较差的学生,在训练内容中融入更多拉伸类动作,如腿部后侧拉伸、肩部环绕拉伸等,将拉伸训练贯穿于热身、训练间歇及放松环节,每个拉伸动作保持 15- 20 秒,每组重复 3 - 4 次,增强学生身体柔韧性;针对肌肉力量不足的学生,设计包含小器械辅助的健美操动作,如手持轻重量哑铃完成手臂屈伸、深蹲等动作,通过增加负荷提升肌肉力量,同时注重上下肢及核心肌群的均衡训练,避免局部肌肉过度训练。
(二)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改变传统单向教学模式,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健美操专项训练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伊始,通过播放精彩的健美操表演视频、组织学生分享对健美操的认知与期待等方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训练兴趣。在动作教学环节,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划分为 4 - 5 人一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教师先进行动作示范与讲解,随后各组进行小组内练习,组长负责带领组员纠正动作偏差,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针对个性问题单独辅导。同时,开展“动作创新竞赛”活动,给定基础动作元素,要求各组在规定时间内创编个性化健美操片段,之后各组进行展示,教师与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打分,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如额外的运动器材使用权限等,通过竞赛形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训练趣味性。
(三)依据学生身心特点制定科学训练计划
制定健美操专项训练计划时,需充分考虑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确保训练强度、频次及周期安排科学合理。在训练强度方面,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初始阶段以低强度训练为主,以学生感觉轻松、呼吸平稳为宜,如简单的踏步、手臂摆动等动作组合,训练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 60% 以下;随着学生适应能力提升,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引入中高强度动作,如跳跃、快速转身等,将训练心率逐步提升至最大心率的 60%-80% ,但需避免强度骤增,防止运动损伤。训练频次上,结合高中教学安排及学生课余时间,每周安排 2 - 3 次专项训练,每次训练时长控制在 40- 60 分钟,两次训练间隔 1 - 2 天,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促进身体恢复,避免过度疲劳。训练周期规划采用“阶段性递进”方式,将训练周期分为基础适应期(4 - 6 周)、提升强化期(8 - 10 周)及巩固保持期(4 - 6 周),基础适应期重点进行动作学习与低强度适应训练;提升强化期增加训练强度与难度,强化体质健康相关指标训练;巩固保持期则以维持训练效果、优化动作质量为主。
(四)构建“动作 + 体质”双维度评价机制
为全面、准确衡量健美操专项训练效果,需打破传统单一的动作评价模式,构建“动作 + 体质”双维度评价机制。在动作评价维度,制定详细的动作评分标准,从动作规范性、协调性、节奏感及表现力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从专业角度对学生动作进行打分,学生通过小组内互评,相互指出优点与不足,评价结果占比 40% 。在体质健康评价维度,以学生训练前后的体质健康检测数据为依据,选取心肺功能(如 1000 米 / 800 米跑成绩)、柔韧性(如坐位体前屈成绩)、肌肉力量(如立定跳远、引体向上 / 仰卧起坐成绩)等关键指标作为评价内容,对比分析学生训练前后指标变化情况,评估训练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际影响,此维度评价结果占比 60% 。
四、结语
健美操专项训练作为提升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其科学实施需依托针对性的内容设计、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合理的训练计划、完善的评价机制及专业的师资支撑。通过上述策略的落地执行,可有效改善当前高中健美操教学存在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切实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来,还需结合教育发展新趋势与学生需求变化,持续优化健美操专项训练模式,推动其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发挥更大价值,助力高中生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 . 高中健美操专项训练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4(3):45-49.
[2] 王建国. 高中体育健美操教学优化策略探讨 [J]. 当代体育科技,2024(5):67-71.
[3] 张莉 . 高中生体质健康视角下健美操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J]. 运动,2024(2):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