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班主任家校沟通策略优化研究
李浩岩
徐州机电技师学院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着教育格局。在中职教育体系中,班主任作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的关键纽带,其家校沟通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班主任优化家校沟通策略的必要性
1.1 契合中职学生独特成长需求
中职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他们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面临着学习动力不足、自我认知模糊、职业规划迷茫等问题。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世界的海量信息既为他们开拓了视野,也容易使他们陷入信息的迷局,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通过互联网,中职班主任能够与家长保持高频次、实时性的沟通,及时洞察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共同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顺利度过这一关键的成长阶段。
1.2 强化家校协同教育效能
传统的家校沟通模式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沟通渠道有限且效率低下,难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互联网+”时代,丰富多样的网络工具和平台为家校沟通搭建了更为广阔和便捷的桥梁。中职班主任可以借助互联网,随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进展、行为表现、思想动态等情况,家长也能够及时分享学生在家的生活状态、兴趣爱好发展、家庭学习环境等信息。双方基于全面、及时的信息交流,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和策略,实现家校教育理念和行动的协同一致,从而显著提升教育的整体效能。
.3 推动中职教育信息化进程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教育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纷纷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致力于构建智慧校园生态。家校沟通作为中职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进程。中职班主任积极优化基于互联网的家校沟通策略,熟练运用各类信息化工具开展沟通工作,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工作能力,还能够带动家长融入教育信息化环境,推动整个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班主任家校沟通现状
2.1 沟通工具应用不够充分
尽管互联网为家校沟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工具和平台,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中职班主任对沟通工具的应用较为单一和局限。大部分班主任主要依赖微信、QQ 等即时通讯软件进行日常沟通,这些软件虽然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广泛的优点,但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家校沟通的多样化需求。例如,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职业技能训练跟踪、个性化学习指导等方面,缺乏专业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功能,导致沟通内容不够全面、深入,沟通效率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2.2 家校信息交互存在偏差
在“互联网+”环境下,家校之间的信息传递虽然更加便捷,但信息交互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却面临挑战。一方面,班主任在向家长传递信息时,往往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纪律表现,而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关注不足;另一方面,家长向班主任反馈信息时,也多集中在学生的生活起居和家庭环境方面,对学生在家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家庭德育实施等情况缺乏系统、全面的阐述。这种信息传递的偏差,使得家校双方难以对学生形成完整、准确的认知,进而影响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3 沟通机制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当前,中职班主任的家校沟通往往缺乏完善的机制保障,呈现出临时性、随意性的特点。沟通活动大多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被动开展,缺乏定期、常态化的沟通安排。而且,沟通形式多以简单的信息告知为主,缺乏深度的交流和互动,双方对问题的探讨往往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根源,也难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此外,家校沟通缺乏长期的规划和跟踪反馈,无法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导致沟通效果大打折扣。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班主任家校沟通策略优化措施
3.1 拓展多元化沟通工具与平台
中职班主任应积极探索和应用多元化的互联网沟通工具与平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家校沟通体系。除了常用的即时通讯软件外,还可以引入专业的教育管理平台,如家校互动APP、在线教学管理系统等,这些平台具备学生信息管理、成绩分析、作业布置与批改、考勤统计、家校留言互动等功能,能够实现家校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管理。同时,利用视频 议软件定期组织线上家长会、主题班会、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打破时空限制,为家校双方提供深入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此外,还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等,以短视频、图文等形式分享教育资讯、学生活动风采等内容,增强家校之间的情感联结。
3.2 构建全面精准的信息共享体系
为解决家校信息交互存在的偏差问题,需要构建全面、精准的信息共享体系。班主任应制定详细、科学的学生信息收集与反馈制度,明确信息收集的内容、方式和频率。信息内容不仅要涵盖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包括职业技能发展、品德修养、社会实践、心理 健康等多个维度。 通过定期填写电子档案、在线问卷、成长记录袋等方式,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并及时向家长推送。家长也应按照要求,定期反馈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为家校双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建议和决策支持。
3.3 完善常态化沟通机制与模式
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家校沟通机制是优化沟通策略的关键。首先,制定详细的沟通计划,明确沟通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如每周一次线上沟通、 题交流、 每 次全面家长会等。其次,丰富沟通内容,除了学生的日常表现反馈外,还 庭教育方法等主题开展深入探讨,提升沟通的深度和质量。再者,创新沟通 方式, 在线上进行日常沟通和信息交流的基础上,定期组织线下家访、校园开放日 之间的面对面互动和情感交流。最后,建立沟通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家长对沟通 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沟通策略和方法。
结束语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优化中职班主任家校沟通策略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提升中职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通过拓展多元化沟通工具与平台、构建全面精准的信息共享体系、完善常态化沟通机制与模式等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家校沟通的效率和质量,形成强大的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参考文献
[1]王海泉.基于“互联网+”的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24,(28):129-132.
[2]周丹妮.“互联网+”时代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新通信,2023,25(18):168-170.
[3]王岚.试论“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家校沟通网络化平台构建[J].职业,2020,(1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