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Internet

数智化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思政教育的挑战与创新策略研究

作者

戴乐毅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1300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国际贸易迈入数智化时代,跨境电商智能选品、区块链跨境支付、AI 报关等新型业态重塑了贸易全流程,数智化技能成为外贸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高职国贸专业作为培养一线外贸人才的主阵地,其思政教育不仅要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更需引导其在数据主权、算法伦理、跨文化交往等新领域树立正确价值观。然而,数智化技术在提升贸易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安全风险、算法歧视、数字鸿沟等伦理困境。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因内容陈旧、方法单一,难以应对这些新挑战。如何构建适应数智化时代的思政教育体系,成为高职国贸专业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题。

一、数智化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落实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

数智化是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高职国贸专业学生作为数字贸易一线实践者,其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国家贸易利益与安全。通过思政教育强化学生的数据主权意识、合规经营理念,能确保其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坚守国家立场,使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实现合规经营。

(二)应对行业伦理挑战的现实需要

数智化贸易催生了新型伦理问题:跨境数据流动中的隐私保护、智能定价算法中的公平性争议、区块链交易中的信任机制构建等。思政教育需帮助学生建立伦理判断框架,例如在跨境电商运营中拒绝利用算法实施价格歧视,在报关实务中坚守数据真实性原则,避免因技术滥用引发法律风险与品牌危机。

(三)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新时代外贸企业不仅要求员工掌握智能工具操作技能,更重视其职业操守与文化素养。思政教育通过培育学生的诚信品质、责任担当与全球视野,能显著提升其职业发展潜力,实现从技能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跨越[1]。

二、数智化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思政教育的现实挑战

(一)教育内容与数智化实践脱节

现有国贸专业思政教学内容仍以传统外贸伦理教育为主,例如如信用证欺诈防范等,对数字贸易特有的伦理覆盖不足。例如,智能客服系统的话术设计可能隐含文化偏见,跨境数据共享可能触及国家数据安全红线,这些场景中的思政元素并没有纳入教学体系中。教材案例更新滞后,大部分高职国贸教材仍以传统外贸流程为案例主体,缺乏对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的价值分析。

(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数字原住民认知特征

新时代学生习惯于通过短视频、互动游戏等方式获取信息,而传统思政教育仍以课堂讲授、案例讨论为主,师生互动性弱 [2]。数智化工具的应用局限于PPT 展示、在线测试等浅层次,未能发挥虚拟仿真、沉浸体验等技术优势。例如,在讲解“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合作时,通过文字描述难以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的复杂性,而 VR 技术构建的虚拟谈判场景可有效弥补这一不足,但是此类实践并没有全面普及。

(三)跨文化价值观冲突呈现新形态

数智化打破了贸易的时空界限,算法推荐的可能使学生固化单一视角,忽视多元文化差异;特别是一些国际平台的内容审核机制隐含意识形态偏见,可能误导学生对我国外贸成就的认知。而传统跨文化思政教育侧重礼仪规范,对数字空间中隐蔽的价值观渗透应对不足,致使学生在跨境数字交往过程中出现价值判断能力缺失的问题。

(四)师资队伍数智化素养不足

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兼具国贸专业知识、思政教育能力与数智化技术应用水平。当前多数教师的数字技能停留在基础办公层面,部分国贸专业教师认为难以将大数据、AI 等技术与思政教育结合。此外,校企双师合作机制不完善,企业导师虽熟悉数智化实操,但缺乏思政引导技巧,导致实践教学中的价值引领流于形式。

三、数智化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思政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重构教学体系,迎合数智化时代需求

在数智化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需要构建教学体系:在传统诚信、合规教育基础上,新增数字贸易伦理模块,系统讲解《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分析算法歧视、数据霸权等典型案例;挖掘中国企业数智化实践中的思政素材,如阿里巴巴国际站智能反诈系统,体现的责任担当;海尔智家全球供应链数字化,彰显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此外,积极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开发《数智化国贸思政案例集》,收录直播带货中的诚信问题、智能报关中的数据真实性核查等真实案例,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的同步更新。

(二)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沉浸式育人场景

在国贸专业教学中,运用数智化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载体,打造沉浸式育人场景[3]。首先,积极开发跨境电商伦理决策等虚拟仿真项目,学生在处理 AI 推荐的敏感商品订单时,需权衡商业利益与合规风险,系统实时反馈不同选择的法律后果与道德评分;其次,搭建数字贸易思政云平台,设置数据可视化课堂等模块,增强学习互动性;最后,推行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模式,例如以数智化贸易中的价值选择为主题,让学生分组完成案例调研、情景剧创作、解决方案设计等任务,在实践中深化价值认知。

(三)强化跨文化引导,构建数字化思政实践

数智化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与思政教育融合,一方面,积极强化跨文化引导,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增设数字文明对话相关教学内容,对比中欧数字贸易规则差异,引导学生理解“和而不同”的文化观,例如通过分析中国智造品牌海外传播案例,培养学生在技术应用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数智化思政实践基地 [4],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开展云端合作,学生通过参与真实跨境数字贸易项目,在解决文化差异问题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四)建强师资队伍,提升数智化育人能力

强化师资队伍,首先,选拔专业教师参加数智化思政能力研修班,系统培训虚拟仿真教学、数字案例开发等技能;其次,聘请企业数智化业务骨干担任产业教授,指导学生在实操中践行职业伦理;再次,联合思政课教师组建数智化思政教研团队,共同开发《AI 时代的贸易伦理》等微课程;最后,建立校企双向挂职机制,专业教师定期到跨境电商企业参与数智化项目运营,企业导师参与思政教学设计,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同步。

四、总结

在数智化发展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思政教育需要突破传统框架,通过重构教学体系,迎合时代需求,借助技术赋能创新教学形态,依托队伍建设夯实育人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既掌握数智化技能,又坚守职业操守与家国情怀的外贸人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数智化思政教育的成效评价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在虚拟仿真项目、企业实践中的行为数据,构建科学的价值素养评估模型,为我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包蕊 , 阴妮 , 郭乐 . 数字经济时代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商展经济 ,2023,(12):141-144.

[2] 张庆萍 , 宋玉兰 , 李华杰 . 弹性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下国贸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12):59-61.

[3] 范舒婷 . 数字化背景下国贸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4,46(02):119-121.

[4] 胡月秀 .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J].现代职业教育 ,2023,(2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