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Internet

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防疫工作重点与创新策略

作者

路秀梅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边岗乡综合服务中心

中图分类号:X70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农业经济领域,畜牧业是其中的重要支撑,该产业的发展质量,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畜牧养殖业规模呈逐步扩大趋势,动物及其产品的流动量越来越多,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此种形势下,探究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存在问题以及工作重点显得格外重要。

1 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防疫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

1.1 目前的畜牧兽医动物

防疫工作,虽然从不同角度尝试创新,但是整体依然以动物防疫固有形态为主,对动物防疫最新技术的掌握不到位。动物防疫工作开展对兽医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等依赖性比较大,兽医在畜牧养殖检查与治疗中判断动物养殖是否存在疫情,正因为如此,所以对新技术的关注与学习重视不足。但是随着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动物防疫要求更高,若现有防疫工作依然原地踏步,不仅无法提高养殖动物防疫水平,甚至会阻碍畜牧养殖与兽医工作的健康发展。

1.2 动物防疫工作基础设施不完善

对于动物防疫工作来讲,专业的支持与完善的设施是基础条件。特别是近些年,畜牧养殖理念创新,国家对动物防疫的重视提高,针对畜牧养殖拓展情况,提出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策略,致力于打造更健全的畜牧养殖框架,巩固国家畜牧养殖与动物防疫基础。但是因为畜牧养殖的覆盖范围广,加上不同地域的养殖规划与场所设计不同,所以基础设施实际建设中,还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优化”。当前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效果并不理想,对于突发性的动物疫情暴发,无法做到灵活应对。多数畜牧养殖工作中,针对动物疫情的出现,受到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影响,部分疫情防控措施不能真正落实,导致错过动物疫情防控的最佳期。

2 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防疫工作重点与创新策略

2.1 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整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防疫工作智能化。推进信息化需构建“政企学研”协同机制。政府制定标准指南,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智能监测设备购置。龙头企业试点开发智能管理系统。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智慧牧医”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定期开展数字化防疫技能培训,提升信息录入准确率和疫情报告及时性。

2.2 强化预防措施

预防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层畜牧兽医机构应加强疫病监测网络建设,利用技术手段对高风险区域进行监控,及时评估疫苗免疫效果,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疫苗接种是预防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基层兽医部门需制定差异化免疫计划,强制免疫重大动物疫病。建立疫苗冷链运输追溯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疫苗质量,实现免疫信息实时管理。加强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对免疫合格率不达标的养殖场实施补免措施,确保群体免疫屏障有效。

养殖环境管理是预防疫病传播的基础。基层防疫工作应指导养殖场完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推行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切断疫病传播链条。对中小规模养殖场,推广低成本高效消毒技术,建立养殖环境微生物定期监测制度,前置管控环境风险。

防疫意识提升与知识普及是预防体系的重要支撑。基层兽医机构应构建多维度培训体系,普及疫病识别、应急处置等技能。加强公众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预警信息、解读防疫政策,增强社会监督。针对新发疫病,及时更新培训内容,确保防疫策略动态适应。

2.3 实时监测畜牧养殖状态

畜牧兽医开展工作期间,一定要注重对动物防疫知识的宣传,增强养殖户的防疫意识,还要实时监测动物养殖状态,确保一旦出现动物疫情能够及时发现。畜牧养殖实时监测中,定期进行防疫排查,若发现动物疫情,第一时间进行人为干预,将疫情扩散风险控制到最低。动物疫情监测作为畜牧兽医工作基本组成,在发现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非正常死亡的动物,及时进行病原监测,并制定一系列疫病预防计划。根据对畜牧养殖动物防疫工作经验提炼,动物疫情的发生一般由单只病患动物引发,未及时作出隔离防控,导致其它动物被传染,从而形成扩散趋势。正因为如此,必须认识到实时监测畜牧养殖状态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做好动物防疫预警工作,从源头对疫病扩散有效控制,这对畜牧养殖的健康发展,动物防疫风险管控至关重要。

2.4 应用新技术

建议各地开发“智慧畜牧兽医 + ”App,将疫苗接种、动物健康状况、免疫档案等数据实时录入系统,确保防疫信息的完整可追溯。兽医防疫人员在完成动物疫病免疫操作后,可由此通过移动端设备上传防疫数据,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可实时掌握疫苗接种进度、免疫覆盖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免疫策略。同时,可引入物联网技术,在规模化养殖场推广电子耳标、射频识别(RFID)等智能监测设备,实现动物健康状态的远程监测,辅以大数据分析,即可精准识别疫情风险,提高预警能力。而对于偏远地区,可考虑推行无人机巡查模式,利用远程影像分析技术,监测养殖区域的动物健康状况,确保疫病早发现、早控制。此外,还应基于信息平台优化兽医社会化服务流程,建立线上预约系统,保证养殖户可自主选择防疫时间,并匹配相应的兽医服务人员,提高服务便利性,平台也可以提供远程会诊、在线培训等服务,助力基层防疫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升。

结束语

未来,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疫病监测的智能化水平,增强防疫工作的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同时,应加大对基层兽医队伍的培训力度,推动专业人才向基层流动,提升防疫人员的专业素养,以此将进一步夯实畜牧业健康发展基础,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石永宏 . 探讨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 [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9(07):93-94.

[2] 王立男 . 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 [J]. 畜牧兽医科学( 电子版 ),2019(20):152-153.

[3] 冯学灵 . 基层兽医动物防疫工作重点探讨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