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概预算编制在住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

代亭亭

内蒙古诚信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概预算编制能够准确预测和计算工程项目的费用,对工程的前期规划、设计阶段直至施工阶段的成本进行全过程控制。在面对复杂的建筑市场环境和日益增高的成本压力下,深入探讨和研究概预算编制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提升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实现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概预算编制;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有效应用

1 概预算编制概述

概预算编制是工程项目建设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它通过对工程项目在不同建设阶段所需费用进行预测与计算,为项目投资决策、资金筹备以及成本控制提供关键依据。

概预算编制涵盖多个阶段与内容。在项目规划初期,编制投资估算,它依据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方案、设备选型等初步信息,运用类似工程指标法、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等方法,对项目的总投资进行大致估算,为项目是否可行提供初步的经济判断。随着项目设计的深入,进入设计概算阶段,此时根据初步设计图纸及说明,详细计算工程项目从筹建至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所需的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等,设计概算对项目投资起着控制作用,是编制项目投资计划、确定和控制项目投资的依据。到了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施工图预算,它以施工图为依据,结合预算定额、费用定额等,更精确地计算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的预算造价,是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准备、编制施工计划、统计完成工作量及办理工程结算的基础。

概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设计文件的完整性与深度是关键,详细准确的设计图纸能确保工程量计算精准,避免漏项。计价依据的选用也十分重要,如定额标准、材料价格信息等,需及时更新以反映市场实际情况。同时,编制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经验也会左右编制结果,熟悉工程技术、造价管理知识且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能更合理地处理编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使概预算更贴合项目实际成本需求,保障工程项目顺利推进[1]。

2 概预算编制在住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2.1 精准成本控制

概预算编制能够全面、细致地梳理住宅建筑工程从前期筹备到竣工交付全过程的各项费用。在项目规划阶段,依据项目定位、户型设计、建筑规模等信息,运用专业方法估算各项成本,如土地成本、建筑材料费用、人工成本等。在施工过程中,以经审批的概预算为成本控制基准,严格监控各项费用支出。通过对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并采取纠偏措施。例如,当建筑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导致成本超支时,可依据概预算中的价格备用方案,合理调整采购策略,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材料,确保项目成本始终处于可控范围,避免因成本失控导致项目亏损。

2.2 助力项目决策

准确的概预算为住宅建筑项目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在项目前期,开发商面临多种设计方案、施工工艺与材料选择,不同方案的成本差异显著。概预算编制能够量化各方案的成本投入,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帮助决策者清晰了解不同选择对项目总成本与预期收益的影响。例如,在选择外墙保温材料时,对比不同保温材料的采购成本、施工难度及节能效果对应的长期运营成本,结合项目定位与市场需求,做出最优决策,实现经济效益与项目品质的平衡,提高项目投资回报率。

2.3 提升合同管理效能

在住宅建筑工程中,合同是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而概预算与合同管理紧密相连。概预算中的各项费用明细为合同价款的确定提供了基础,确保合同金额合理、准确,避免因合同价款不合理引发纠纷。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概预算作为衡量工程变更、费用调整合理性的标尺。当出现工程变更时,依据概预算判断变更是否必要,合理确定变更费用,防止施工单位不合理的费用索赔,保障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合同的严肃性与公正性,促进项目顺利推进[2]。

3 概预算编制在住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3.1 项目前期规划中的基石作用

在住宅建筑项目筹备初期,概预算编制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开发商依据项目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及市场需求,规划住宅建筑的规模、户型结构与配套设施等。此时,概预算编制人员运用专业知识,结合类似项目经验数据及当前市场价格信息,对项目的土地成本、前期工程费用(如场地平整、地质勘察等)、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等进行全面估算。通过精确的投资估算,为开发商判断项目的可行性、确定项目投资规模提供量化支持。例如,在某高端住宅项目规划时,通过详细的概预算编制,发现增加智能化设施虽会提升建筑安装成本,但能显著提高房屋销售单价与市场竞争力,经综合评估后决定引入相关智能系统,为项目成功定位奠定基础。

3.2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控核心

进入施工阶段,概预算成为成本控制的关键工具。施工单位依据经审批的施工图预算,将各项成本分解到具体的分部分项工程,明确各施工环节的成本目标。在材料采购方面,参考概预算中的材料价格与用量,结合市场行情进行采购计划制定。如在主体结构施工中,依据预算中钢筋、水泥等主要材料的用量,合理安排采购批次与数量,避免因材料积压或缺货导致成本增加。同时,通过对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实时监控成本偏差。一旦发现某分项工程成本超支,如外墙保温施工费用超出预算,立即分析原因,可能是施工工艺不合理或材料浪费,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如优化施工流程、加强材料管理,确保项目总成本不超预算。

3.3 合同管理中的重要支撑

合同价款的确定通常以概预算为基础,经过双方协商调整后确定。清晰明确的概预算能使合同价款构成一目了然,减少合同签订过程中的争议。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出现工程变更时,概预算成为判断变更合理性及确定变更费用的重要依据。例如,因设计优化需增加部分户型的阳台面积,施工单位提出变更费用申请,此时依据概预算中的相关计价规则,准确计算增加的工程量及相应费用,既保障施工单位的合理利益,又防止建设单位遭受不合理的费用索赔,维护合同的公平性与严肃性,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3.4 竣工结算中的关键依据

项目竣工结算阶段,概预算编制成果是审核结算价款的核心依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依据合同约定及概预算中的计价规则,对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工程变更情况、材料价差调整等进行详细核对。概预算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费用定额等为结算审核提供了统一标准,避免双方因计价方式不一致产生纠纷。例如,在核对装饰装修工程结算时,依据概预算中对不同装饰材料、施工工艺的计价标准,准确判断施工单位报送的结算价款是否合理,确保结算结果真实反映项目实际成本,实现项目成本的最终有效控制,保障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3]。

4 结束语

概预算编制在住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造价超支,降低工程风险,更能促进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通过合理的概预算编制,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及时性等,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未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期待能够构建更加智能、精准的概预算编制系统,以实现住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代化,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金平. 概预算编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5, 23 (02): 88-90.

[2]徐婷婷. 概预算编制在住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J]. 居业, 2025, (01): 192-194.

[3]施力操. 概预算编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J]. 散装水泥, 2024, (06): 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