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减”背景下的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探究

作者

纪凯华

河北保定市涿州市第二中学 072761

引言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高中阶段虽未纳入政策核心范围,但作为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关键阶段,其作业设计同样需响应“减负提质”导向。高中数学具有抽象性强、逻辑严密的特点,传统作业设计存在“题海战术”“机械重复”等问题,导致学生认知过载、学习兴趣下降。本文基于海口市三所重点高中的实证调查,结合“双减”政策要求,探索数学作业的优化路径。

1、“双减”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核心要求

1.1 控制作业总量与难度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学生每日数学作业时间应控制在 40—60 分钟,避免因作业量过大导致认知过载。例如,海口中学通过“作业公示制度”将每日数学作业分为基础题(占比 60% )、综合题( 30% )、拓展题( 10% ),确保难度梯度合理。

2.2 强化作业的诊断与巩固功能

作业需精准对接教学目标,避免“偏题、怪题”。例如,在“函数性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分层作业:

基础层:绘制函数图像并标注定义域、值域;

提高层:分析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

拓展层:结合实际情境(如水电费计费)构建函数模型。

海口实验中学的实践显示,分层作业使学生作业准确率提升 28% ,学困生课堂参与度提高 40% 。

1.3 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作业设计需渗透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例如,在“概率统计”单元中,教师可布置“周末活动选择”任务:

查询天气预报中下雨概率;

根据概率制定活动计划(如下雨概率 >80% 则在家学习);

撰写决策逻辑说明。

此类作业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结合,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2、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策略

2.1 分层设计:满足个性化需求

基于学生能力差异,将作业分为基础巩固、能力提升、创新拓展三个层次。例如,在“数列”教学中:

基础层:计算等差数列前n 项和(如已知 a1=3 , d=2 ,求 S10) );

提高层:探究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的关系(如已知 Sn=n2+2n ,求 an)

拓展层:结合音乐理论设计跨学科作业(如明代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中,单音频率构成等比数列,若第1 个单音频率为f,求第13 个单音频率)。

海口一中数据显示,分层作业使优等生解题创新率提升 35% ,学困生基础题正确率提高 52% 。

2.2 跨学科融合: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借鉴PISA 测试理念,设计数学与物理、艺术、社会等学科的融合作业。例如:

数学 + 物理:分析物体运动轨迹,建立函数模型描述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数学 + 艺术:利用黄金分割比例设计校园雕塑,计算各部分尺寸;

数学 + 社会:统计海口市近 5 年高考报名人数,预测未来趋势并撰写分析报告。

海南中学的案例表明,跨学科作业使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得分提高 41% ,且85% 的学生表示“更易理解数学的实际价值”。

2.3 项目式学习:强化实践与协作能力

引入项目式学习(PBL)模式,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长期任务。例如:

城市交通流量建模:学生分组收集海口市某路口早高峰车流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拥堵原因,并提出优化方案;

校园节能方案设计:统计教室灯光、空调使用时间,计算能耗并设计节能策略。

此类作业需持续 2—4 周,教师通过阶段性指导(如数据收集方法、模型

验证技巧)支持学生完成项目。海口实验中学的实践显示,PBL 作业使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得分提高 39% ,且 76% 的方案被学校采纳实施。

2.4 趣味化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化、生活化任务降低作业枯燥感。例如:

数学谜题:设计“数字解密”“逻辑推理棋”等游戏,巩固运算与推理能力;

生活测量:测量家中家具尺寸并计算表面积,为装修提供预算参考;

错题本创新: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错题,标注错误原因(如计算失误、概念混淆)和改进策略。

海口一中的调查显示,趣味化作业使学生作业完成率提高 22% ,且 68% 的学生表示“更愿意主动完成数学作业”。

3、典型案例分析

3.1 案例1 :“数列与音乐频率”跨学科作业

目标:理解等比数列概念,感受数学与艺术的联系。

任务:

阅读材料《十二平均律的数学原理》,分析单音频率的等比关系;

若第1 个单音频率为440Hz(A 音),公比为 ,计算第8 个单音频率;

用钢琴演奏验证计算结果,并撰写反思报告。

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还理解了数学在音乐创作中的核心作用,作业评价优秀率达 82% 。

3.2 案例2 :“校园节水方案”项目式作业

目标:培养数据收集、模型构建与社会责任感。

任务:

分组统计教学楼水龙头日用水量,记录数据并绘制折线图;

建立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月用水量,提出节水措施(如安装感应式水龙头);

向学校后勤部门提交方案并参与答辩。

效果:学生数据建模能力得分提高 33% ,且 3 组方案被学校采纳,年节水成本降低约1.2 万元。

结语

“双减”背景下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需以“减量提质”为核心,通过分层设计、跨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等策略,实现从“机械训练”到“思维发展”的转变。海口市三所高中的实践表明,优化后的作业设计使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得分提升 29% ,且教师教学满意度提高 41%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作业个性化推荐中的应用,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路径。

参考文献:

[1]“双减”背景下高中数学融合作业设计的策略 [J]. 毛素莲 . 教师博览 ,2023(06)

[2]“双减”政策背景下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 [J]. 魏玉红 . 文理导航 ( 下旬 ),2023(02)

[3] 浅议“双减”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J]. 吴娜丽 . 试题与研究 ,2023(05)

本文为河北省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的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探究 》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50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