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作者

向鑫

邵阳县小溪市镇川门小学 4221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深入探讨了通过精心选择阅读文本、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互动交流以及开展拓展活动等策略,提升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悟水平,并有效锻炼其表达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素养;表达能力;情感体悟

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其中的核心环节。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拓宽视野,更在培养学生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情感体悟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而表达能力则是学生将内心感悟以语言或文字形式准确传达的关键。然而,当前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情感与表达培养的现象,导致学生在阅读中难以真正深入文本,表达也较为匮乏。因此,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精心选择阅读文本,激发情感共鸣

(一)契合学生认知与生活经验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在选择阅读文本时,应挑选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内容。例如《四季》这篇课文,以简单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典型特征,像 “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草芽、小鸟等都有一定的认知,容易产生亲切感,进而引发对文本的兴趣和情感共鸣。通过阅读此类文本,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四季的喜爱之情,初步培养情感体悟能力。

(二)丰富文本类型,涵盖多元情感

除了贴近生活的文本,还应涵盖童话、寓言、诗歌、散文等多种类型,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风格和情感表达的作品。如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讲述小女孩在圣诞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以及社会的残酷,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情。诗歌《静夜思》则传达了诗人李白的思乡之情,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到那份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丰富的文本类型有助于学生感受多元情感,拓宽情感体悟的边界[1]。

二、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深化情感体悟

(一)情境教学法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将抽象的文本内容具象化,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可以通过播放西沙群岛美丽风光的视频,展示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种各样的珊瑚、成群结队的鱼等画面,同时配上轻柔舒缓的音乐,营造出如临其境的氛围。学生仿佛置身于西沙群岛,能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化对文本的情感体悟。

(二)角色扮演法

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本,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在学习《陶罐和铁罐》时,让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模仿它们的语气、神态进行对话。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宽容,对文本所传达的不要骄傲自大、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有更深刻的认识,情感体悟也更为深刻。

(三)诵读感悟法

诵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学生能够在韵律和节奏中感受文本的情感[2]。在教授《桂林山水》时,教师先进行范读,读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与神奇,让学生在倾听中初步感受情感。然后学生自己诵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语速、语调的变化,如读到描写漓江水平静的部分时,语速放缓、语调轻柔;读到描写桂林山奇特的部分时,语调稍扬,突出惊叹之感,从而更好地体悟情感。

三、加强课堂互动交流,锻炼表达能力

(一)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情感体悟和想法。在读完《司马光》这篇课文后,教师提出问题:“从司马光砸缸救友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他怎样的品质?” 学生分组讨论,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感受到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有的说体会到他的勇敢果断。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还在交流过程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学会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课堂提问与引导

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提问:“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对文本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于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学生,教师给予引导和提示,帮助他们完善表达,逐步提高表达能力。

(三)分享阅读心得

定期安排阅读心得分享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分享自己近期阅读的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学生需要详细介绍书籍或文章的主要内容、自己的感悟以及喜欢的原因等[3]。例如,有学生分享《夏洛的网》,讲述了蜘蛛夏洛和小猪威尔伯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夏洛为救威尔伯所付出的努力,分享者在讲述过程中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新认识,锻炼了当众表达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

四、开展拓展活动,巩固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

(一)课外阅读活动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组织读书汇报会。学校可以设立图书角,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供学生借阅。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一步拓展情感体悟的范围,如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体会到鲁滨逊在荒岛独自生存的坚韧与乐观。在读书汇报会上,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将课外阅读中的情感体悟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巩固表达能力。

(二)创意写作活动

结合阅读教学,开展创意写作活动。例如,在学习完《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发挥想象,为故事续写结局。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在阅读中积累的情感体悟和语言表达技巧,将自己对故事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融入到续写内容中。通过创意写作,学生不仅巩固了对文本的情感体悟,还将这种体悟通过文字表达进行深化和拓展,提升了书面表达能力。

结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通过精心选择阅读文本,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互动交流以及开展拓展活动等一系列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达机会,逐步提升其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中都能获得情感的滋养,提升表达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本朝.学术研究通向社会大众的典范之作[J].名作欣赏,2025,(04):34-36.

[2]王玲霞.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学习的实践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5,(02):155-157.

[3]苏旋.以项目化学习开创阅读教学新局面——以《黄继光》一文的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5,(0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