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张建荣
平罗县第五中学 7534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里,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传统作业模式弊端尽显。本文紧扣作业分层设计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联系,阐述分层必要性,结合实例剖析其提升积极性的作用及实施策略,为教学提供借鉴,助力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学习积极性
引言
初中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紧要阶段,知识难度与范围持续拓展。往昔千篇一律的作业布置形式,未能顾及学生间的能力落差。过难或过易的作业,都会挫伤学生热情。而作业本就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关键一环。分层设计作业,可依据学生实情,精准匹配任务,有力激发学习积极性,让学习成效更上一层楼 。
一、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一)学生个体差异显著
初中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呈现出鲜明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入学时数学底子就打得牢,脑袋转得快,新知识一学就会,还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可还有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老是卡壳,学起来磕磕绊绊,进度缓慢。传统那种统一标准的 “一刀切” 作业模式,完全没考虑到这些差别。对学习吃力的学生而言,难度过高的作业常让他们焦头烂额,久而久之就产生挫败感,学习积极性大受打击;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面对毫无挑战的作业,提不起兴趣,自身潜力也得不到挖掘。
(二)提升教学针对性
作业分层设计是个好办法,教师可依据学生实际,把作业划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针对基础层学生,布置巩固基础知识的作业;提高层学生,则侧重于提升知识运用能力;拓展层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如此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时有所得,教师也能依据不同层次作业的反馈,更好地把控教学节奏,让教学更具针对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一)增强学习自信心
学习吃力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常遇阻碍,基础层作业便是为他们量身打造。这类作业紧扣课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难度不高,像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后,布置 “3x + 5 = 14” 这样直白的解方程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熟悉解题步骤。当他们成功解出一道道题,内心会涌起成就感,这种积极体验能极大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以往面对数学作业畏畏缩缩的他们,会渐渐生出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认真完成作业的热情。
(二)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那些数学底子好、求知欲旺盛的学生,拓展层作业犹如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它极具挑战性,涉及数学知识在生活里的巧妙运用、对深层数学思想方法的钻研,或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比如学完勾股定理,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学校旗杆高度,将抽象定理用于实际场景。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能真切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实用,原本就高涨的学习兴趣被进一步点燃,更加主动地投身到数学学习中。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作业分层设计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能依据自身学习状况挑选适配的作业层次。挑选时,他们得琢磨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与能力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作业。在完成作业,尤其是提高层稍有难度的作业时,学生常需自主查阅资料、分析题目、尝试不同解法。像是面对复杂几何证明题,自主探索解题思路,这个过程就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稳步提升的过程。
三、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分层
为做好作业分层设计,教师得全方位洞察学生数学学习状况。课堂上,留意学生对知识点的反应、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课后,仔细分析作业完成的准确率、书写规范度,再结合考试成绩,综合考量学习成绩、态度、能力等要素。据此,把学生大致分为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不过要明白,学生的学习状态动态变化,分层绝非一成不变。教师应定期复盘,若基础层学生进步显著,要及时鼓励其向提高层努力,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
(二)作业目标分层
对应不同层次学生,作业目标也要精准分层。基础层聚焦基础知识与技能,像学了三角形全等判定后,能熟用判定定理证明简单全等问题。提高层在此之上,着重知识运用与思维锻炼,比如学会添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题。拓展层则突出创新与实践,引导学生挖掘知识深度与广度,例如探究三角形全等在测量不可达两点距离这类生活场景中的应用,让学生在不同目标指引下各有所获 。
(三)作业内容分层
1.基础层作业
为筑牢学生知识根基,基础层作业主要取材于课本例题与练习题。这些题目难度不大,着重基础知识巩固与基本技能打磨,针对性与模仿性强。以有理数运算教学为例,作业可围绕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展开,像 “3 + 5 - 2”“4 ×(-3)÷ 6” 这类题目,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熟练掌握运算规则,为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2.提高层作业
立足基础层,提高层作业难度进阶,综合性增强。题目常融合多个知识点,全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拿函数图像与性质学习来说,作业可设定为给出特定函数图像,要求学生剖析函数单调性、奇偶性、最值等性质,还要运用这些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如结合函数性质分析商品销售利润变化情况,提升学生知识运用水平。
3.拓展层作业
拓展层作业极具开放性与探究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实践探索。涵盖数学探究、建模、文化拓展等多元内容。学习概率知识后,不妨让学生实地调查学校附近商店抽奖活动,统计数据,算出中奖概率,评估活动公平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度领悟数学知识,拓宽数学视野 。
(四)作业评价分层
鉴于学生层次与作业内容各异,作业评价需因材施教。对基础层学生,应以鼓励为核心,着重看其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只要作业完成正确,教师就要及时肯定,如在评语里写道:“这次作业你做得超棒,计算又快又准,继续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越来越厉害!” 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针对提高层学生,评价聚焦思维与解题方法。教师可这般点评:“这道题你思路清晰,解法巧妙,要是再试着从其他角度思考,说不定能发现更多有趣的解法,进一步提升自己。” 激励学生拓宽解题思路,提升解题能力。
面对拓展层学生,评价围绕创新与实践能力展开。若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教师可评价:“你这次探究活动太精彩了!通过详实的调查与精准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很有价值,彰显出你强大的创新和实践本领,期待你更出色的表现!” 肯定其探究过程与成果,鼓励大胆创新 。
四、总结
初中数学推行作业分层设计,契合学生个体差异,能极大提升学习积极性。从学生、目标、内容到评价的分层策略,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让他们收获成就感,增强自信、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持续探索,充分发挥其优势,助力学生数学素养全面进阶 。
参考文献:
[1] 林萃.浅谈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 2014(4):1.
[2] 姚彬.浅析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与评价[J].中学教学参考, 201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