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研究

作者

叶喜琴 张扬城

顺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福建省顺昌县  353200 南平市延平区塔前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  福建省南平市  353002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并规定了水稻主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控策略、防控对象、检疫措施、农艺措施、物理措施、生防措施和化防措施。2021 年 -2023 年,顺昌县累计推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达 90 万亩次,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方面覆盖率达到 58% 。完成全年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 10% 以上,飞虱、螟虫等害虫的发生概率降低。为进一步提升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实现绿色生产,还需要根据病虫害的具体种类,采取针对性的绿色防治措施,明确技术要点,在保证病虫害有效控制的基础上,维护自然环境,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

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概述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以生态调控作为基础,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的手段,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病虫害治理体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目标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保障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这些病虫害会破坏水稻的叶片、茎秆和根系,导致作物受损。受损的水稻叶片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养分的合成和积累,从而降低产量。同时,病虫害还会导致水稻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甚至引发减产或绝收。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以及疾病的发生 [1]。二是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式是利用化学农药,在喷洒过程中会导致农药残留,同时也会影响周边环境,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的核心就是应用无公害的防治方法,减少对环境以及水稻正常生长的负面影响。三是促进绿色农业的持续发展,绿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可以助力绿色农业的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健康的绿色产品。

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策略

结合现阶段水稻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具体种类以及防治现状,需要深入分析绿色防控技术的要点,采取有效的应用策略,维护水稻的生长。

(一)基于生态调控的预防性技术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以防治为主,应从生态调控的角度出发,应用预防性技术。一是实现对水稻品种的优化,提高其抗性,根据本地区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建立区域化的品种轮换制度,分析本地常见的病虫害种类,选择 2-3 个不同抗性机制的品种进行搭配种植,并采取三年一轮换的制度。例如,顺昌县推广水稻“三年一轮换”制度,在同一田块连续种植水稻三年后,选择大豆、玉米等作物进行轮换,在 2021-2023 年间,累计轮作面积达到 5.8 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 36% ,其中水稻和大豆 / 玉米的轮换占比轮作总面积 60% ,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轮换使得纹枯病、稻瘟病发生率较对照区下降 30%-40% ,稻飞虱等害虫虫口密度降低 20‰ 。二是构建生态工程系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设田间生态岛,选择特定面积的水稻田,在种植水稻的同时种植一些芝麻、波斯菊等蜜源植物,该类植物可以为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也可以构建生态沟渠系统,在水稻田埂中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并建立 20-30cm 的宽杂草带。三是重视健康栽培管理,科学控制肥料的使用,基蘖穗肥比例调整为 5:3:2,氮肥等肥料的用量都需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科学开展水分管理工作,在水稻的分蘖期需要保持 3-5cm 的浅水层,孕穗期需要保持水层,在成熟期后应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在播种和移栽等环节,也需要分析本地区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尽量避开病虫害的高发时期。

(二)精准监测预警技术

为保证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应重视精准监测预警技术的应用,对水稻的生长过程以及病虫害的发展情况进行监督。一是建立智能化的监测网络,可以在水稻田中设置物联网监测站,主要监测田间的气候以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递病虫害的信息。也可以利用遥感监测技术,使用无人机设备开展巡查工作,主要分析水稻病虫害发生的热点情况 [2]。二是对病虫害监测预警模型进行优化,需要根据具体病虫害的类型构建针对性模型。三是建立信息服务系统,针对水稻种植的病虫害防治,需要建立三级预警网络系统,县级植保部门应及时发布病虫害相关的预警信息,乡镇地区的农业技术站需要负责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指导,并在各村设置监测点。当出现病虫害后,需要进行信息的传播,借助移动设备和新媒体,通过多个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并建立起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快速反应工作小组,及时控制病虫害,避免进一步扩散。

(三)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之间的作用关系达到病虫害的防治目的,具有绿色无公害的特点。一是利用天敌,通过投放天敌的方式控制水稻种植区域的害虫数量,例如,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主害代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 2-3 次,每次间隔 3-5 天每亩每次放蜂量 8000-10000 头(分5-8 个点位均匀放置),蜂卡放置高度以分蘖期高于植株顶端5-20 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 5-10 厘米为宜。可降解释放球直接抛入田中,高温季节宜在傍晚放蜂 [3]。二是使用生物农药,相比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不会对水稻的生长以及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三是使用性诱剂,比如越冬代二化螟、大螟和主害代稻纵卷叶螟始蛾期,集中连片设置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或群集诱杀。

(四)物理防控技术

物理防控技术主要是利用物理因素达到病虫害防控的目的。一是对水稻田中的害虫进行灯光诱杀,顺昌县选择 365nm 波长的 LED 杀虫灯,按每15-20 亩设置 1 盏的标准布设,累计布设 580 台,覆盖 4.2 万亩。二是应用色板诱杀技术,针对不同虫害,可以在水稻田中设计不同的色板,比如,在防治稻飞虱时,需要使用黄色粘虫板,每亩 15-20 块,悬挂高度应高于植株 15cm,防治稻蓟马时,需要使用蓝色的粘虫板,每亩设置 20-25 块,还需要根据害虫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色板的数量和悬挂的高度进行调整。三是应用阻隔防护技术,可以在水稻田中设置防虫网以及阻隔沟等,例如,在水稻黑条矮缩病、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流行区以及二化螟重发区,采用20-40 目防虫网或15-20 克/ 平方米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育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稻种植管理中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需要根据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以及病虫害的种类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将绿色发展作为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水稻种植人员需要明确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核心目标,基于生态调控,采取预防性的技术方法,并建立智能化的病虫害监测系统,对水稻的生长以及病虫害的发展趋势进行监测和预测,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病虫害治理策略,并将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应用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实现病虫害的绿色化防治。

参考文献:

[1] 王亚军 .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对策 [J]. 种子科技 ,2024,42(24):120-122.

[2] 熊 小 军 . 水 稻 病 虫 害 绿 色 防 控 技 术 探 讨 [J]. 江 西 农业 ,2022(12):27-28.

[3] 张艳芬 . 建水县面甸镇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J]. 农村实用技术 ,2022(3):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