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财务收支审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闫汝淼
项城市审计局 河南省项城市 466200
摘要:政府财务收支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公共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由于政府财务收支活动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如果得不到有效管理和控制,不仅会影响审计质量,还可能对政府的公信力和财政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加强政府财务收支审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政府财务收支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以期为政府审计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政府;财务收支审计;风险管理;控制
引言
政府财务收支审计的目的是确保政府财政活动的合规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审计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审计技术的局限性,审计风险难以完全避免。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必须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政府财务收支审计风险的类型
1.1体制与制度风险
体制与制度风险主要源于政府财务收支审计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制度框架。这种风险通常表现为政府财政体制的不规范、不完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或缺失。例如,各级政府间的财政体制如果存在不明确或不合理之处,就可能导致财政资金在分配和管理上出现问题,进而形成审计风险。此外,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收入的存在,也使得国家财政资金由集中性分配变为分散性分配,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这种风险还体现在财政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上,由于各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可能会存在数据造假或隐瞒真实情况的现象,给审计工作带来困扰。
1.2操作与技术风险
操作与技术风险主要源于审计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和技术应用。这种风险可能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审计方法不当或审计技术落后等原因而产生。例如,如果审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不认真,就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形成审计风险。此外,如果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如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财务报表不真实等,也会增加审计的风险。在技术方面,如果审计方法过时或不适用于当前的环境,也可能导致审计结果的不准确。
1.3人为与道德风险
人为与道德风险主要源于审计人员的行为选择和道德判断。这种风险可能由于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或道德标准缺失而产生。例如,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就可能会隐瞒必须上报的审计情况,从而增加审计风险。此外,如果审计人员收受他人贿赂或受到其他形式的利益诱惑,就可能会故意歪曲审计结果,损害审计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这种风险还可能表现为审计过程中的泄露机密行为,如果审计人员不能严格保守审计机密,就可能给审计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政府财务收支审计风险的评估方法
2.1定性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依据专家经验、知识与判断力评估政府财务收支审计风险。专家意见法召集相关专家,凭借其经验和专业知识分析判断审计风险,识别潜在风险并定性描述其可能性与影响程度,能利用专家智慧,但主观性强。流程图法以图形展示审计流程,分析各环节找出风险点,让审计人员直观了解风险分布,便于识别评估,有助于全面梳理流程,但对复杂风险分析可能不足。风险矩阵法将风险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量化分级构建矩阵,据此确定风险等级,简单直观,能快速分类排序风险,为制定策略提供参考,但分级标准存在主观性。
2.2定量评估方法
定量评估方法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工具量化评估审计风险。统计抽样法从被审计总体抽取样本审查,根据样本特征推断总体,计算误差率、标准差等指标确定风险水平,科学客观,但需满足抽样条件且结果可能有误差。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模糊数学理论,针对风险因素模糊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模糊评判得综合结果,能处理模糊信息,但指标权重确定有难度。
层次分析法将风险问题分解为多层,构建模型确定权重计算总体风险,能清晰反映因素关系,但构建模型和确定权重耗时费力。
3政府财务收支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
3.1优化审计环境
优化审计环境对降低政府财务收支审计风险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审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需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审计范围、程序和责任,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增强审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审计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与财政、税务等部门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能及时获取准确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同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通过宣传审计成果和工作动态,增进公众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
3.2加强审计主体建设
加强审计主体建设是应对审计风险的核心举措。首先,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鼓励审计人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熟悉财政、财务、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知识,提升综合业务水平。其次,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廉洁自律意识,使其严格遵守审计纪律,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最后,完善审计机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优化人员配置,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质量控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3强化对审计客体的监督
强化对审计客体的监督是防控审计风险的关键环节。一是加强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审查。运用数据分析、实地核查等多种手段,对财务报表、账目凭证等进行细致审核,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二是推动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检查其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情况,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财务管理。三是关注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的关键环节。如重大项目投资、物资采购等,深入审查相关决策程序、资金使用和效益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防范财务风险。
3.4规范审计过程管理
规范审计过程管理是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保障。科学制定审计计划是前提,审计前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财务状况和业务特点,合理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确保审计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收集审计证据是关键,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和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询问调查、实地盘点等方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为审计结论提供有力支持。合理选择审计方法手段,根据审计对象和目标的不同,灵活运用传统审计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确保审计质量
4结束语
政府财务收支审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保障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的关键。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实践中,需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审计人员素质培养,优化审计流程和方法,强化对审计客体的监督。同时,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动态调整风险管理策略。未来,应持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管理控制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政府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贤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对策[J].塑料包装,2024,34(04):58-61+45.
[2]郭铁英.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策略[J].财讯,2024,(07):131-133.
[3]孙月明.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重难点及改进策略研究[J].金融文坛,2023,(11):29-31.
[4]尹小娟.审计视域下镇政府的财务收支管理探讨[J].财经界,2023,(22):171-173.
[5]刘丽.浅析新时期政府财务审计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J].财富时代,2020,(1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