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标,探寻核心素养下
陈剑英
惠州市惠城区金山湖小学 516000
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我们需要建构以人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型育人方式和培养模式。2022 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一线课堂概念教学亟需以此为指引,对概念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不断地探索!
一、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增进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小学概念性知识的学习与认知不仅是培养学生培养学生认知学习的动态发展过程,更大层面上能够焕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与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必将强有力的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强烈欲望。将枯燥乏味的概念知识相融合于学生当前学习现有生活经验,在具体实践操作中,透过事物表象看实质,进行归纳与小结,建构起准确的数学概念模型。进而,促使数学概念教学不再是抽象、空洞的文字概念学习。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下册《平均数》这一节数学概念课时,如果单刀直入,向学生讲述跟“平均数”有关的概念定义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情境强劲的带入感。通过将“猪八戒的形象推出屏幕,引入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将这样现实的画面感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思考:猪八戒的西瓜分给师徒3 人, 唐僧分3 个,孙悟空分 2 个,沙僧分 1 个,猪八戒自己分 4 个。你对猪八戒的分法有什么看法呢 ?猪八戒这样分西瓜公平吗?借助趣味性话题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形成小组之间激烈谈论交流的浪潮,结合运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最终,进行讨论分析和小结。
在老师的层层引导与追问下学生一环紧扣一环逐步思考与探寻最终解决方法,进而让整个教学过程与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契合,良好的开端即是一节成功课堂的伊始!
二、实践操作探究活动,实现数学概念与学生认知建构的破冰
在教学过程中,“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必将贯穿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整个过程。结合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在学生的实践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形成于共同分析的过程中。例如,在教授《倍的认识》这一数学概念性知识时,通过前期学生对情景中“魔法盒子”对数字带来的变化进行认知学习,发现每次出来的数字都会变成 2 个进入魔法盒子的数的变化规律,进而引入最简单的倍数关系“2 个 2 是 4”,所以,4 就是 2 的 2 倍这一抽象道理。紧接着设置一个魔法盒子魔力提升的条件下,当数字“3”3 放入升级之后的魔法盒子里会变出 数字“9”出来,顺理成章的向学生诠释了数与数的倍数关系并不仅仅单一的存在“2”倍的关系,由 3 个 3 是 9,得到 9 是 3 的 3 倍的数量关系等探究活动,顺势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小组之间动手摆弄小圆片、动手画图表示不同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倍数”关系,举例说明,小组讨论交流其他数与数之间的不同倍数关系。这种由简单到概念升华,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与掌握关于“倍 的认识”这一抽象概念的学习得到具体的认知,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效性、有效性。体现核心素养下,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学会用数学的眼观观察现实世界。
三、感知理解描述概念,促成概念知识与学生理解意识的相融
(一)正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原生结构
数学概念是将具体情境中数与形的特征或关系用语言表达的过程,具有概括性儿童形成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依赖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依据新概念与儿童认
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形成分为“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 皮亚杰)
(二)正确抓住数学概念的关键词
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数学概念知识通常运用简明、直观的语言进行精准、严谨、明确的表述。能否正确寻找“关键字或词”是正确理解概念的关键所在。例如,在学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一概念时,就应抓住关键词,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和“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的解读,从而让学生领悟到构成平行线的三大重要要素,深化对平行线意义的理解,促成概念的形成与认知内化。
(三)正确理解概括描述概念实质
对于简明的文字,学生大都会直接解析字面所表述的显性大意,往往会忽略了其中所隐含的隐性内核,而知识的难点正是深藏在隐性内核含义的概念知识之中。例如:学生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找质数》一节中,对于质数这一概念知识的认知与掌握上,大都会忽略了在找质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易错点,往往会把在质数与合数之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自然数“1”,在认知不够全面的基础上,会误将自然数“1”错误的归属于“质数”的范畴内。因此,透过概念表象看本质,及时并正确概括描述概念实质必定是突破知识难点的关键性一环!
四、建立有效课堂评价,拓展深化概念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注重数学概念教学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概念学习的三大基本思路是抽象 - 推理 - 模型。评价主体需要趋向多元化、交互化发展,实现评价体系的优化,让更多学生感受评价的意义与作用。一个健全、高效的课堂评价机制,能够引导学生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乃至今后的整个数学学习中,寻找到学习主标杆与自信力。把握学情的实质,重在“教体验” “教思考” “教表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将课堂学习交还给每一个学生,让课堂评价为高效课堂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赋能!
五、结束语
不论是数学概念性教学,亦或是其他数学知识的教授与学习。自古以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有法,却教无定法。一个成功的教学方法都需要一线教师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紧扣数学核心素养这根主线,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备好学生、备好教材的前提下,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新时代新课堂焕发新活力,展示新课标、凸显育人新导向。
参考文献:
[1]( 英) 苏·考利. 教会学生思考[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尹少淳,段鹏.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
[3] 余文森,刘冬岩. 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4] 叶澜 .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 [J]. 教育研究 .1997(7) :3-7
[5]2022 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