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方法
赖华萍
罗定市实验小学 5272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对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阐述新课标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音乐感知能力、提升创造力等多个维度详细论述教学方法,并强调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及方式,以期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方法
引言
小学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审美培养、情感表达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标明确了音乐课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价值定位,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一背景下,探寻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还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实践,逐步提升音乐技能和素养。
1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承载着极为关键且多元的教育使命,其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核心层面。从审美培育角度而言,音乐是美的艺术表达形式。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观念萌芽与塑造的关键时期,音乐课程犹如一把钥匙,开启学生感知美的大门。通过聆听优美旋律、感受丰富节奏,学生能敏锐捕捉音乐中的和谐之美,逐渐形成细腻且独特的审美感知,学会欣赏生活与艺术中的各类美好事物。
2当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现状
2.1重视程度不足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体系中,音乐课程所受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尽管素质教育理念已推行许久,但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在许多学校和家长心中,主科成绩才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关键指标,音乐这类“副科”往往被置于边缘位置。从学校层面来看,音乐课程的课时安排明显少于语文、数学等主科。一周可能仅有一到两节音乐课,而且这些课时还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被主科占用,导致音乐教学计划难以完整实施。
2.2教学方法单一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普遍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以单向的知识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的重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侧重于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如音符、节拍、音阶等概念的传授,以及唱歌技巧、乐器演奏指法等技能的训练。教学过程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记,很少有机会主动思考和探索。
2.3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小学音乐师资力量薄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对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部分小学的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一些教师并非音乐专业出身,他们大多是通过转岗或兼职的方式从事音乐教学工作。这些非专业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音乐教育理论和技能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困难。他们对音乐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难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音乐元素和教育价值,导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3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方法
3.1情境创设法
情境创设法旨在通过构建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场景,将学生带入音乐学习的奇妙世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精心打造多样化的情境。在教授具有故事性的歌曲时,如《蜗牛与黄鹂鸟》,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应的道具,如蜗牛和黄鹂鸟的头饰、绘制一幅果园的背景图。上课时,教师戴上头饰,以生动的语言描绘果园里的景象,讲述蜗牛努力爬上葡萄树,黄鹂鸟在一旁嘲笑的故事,自然地引出歌曲。
3.2聆听训练法
聆听训练法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聆听各种音乐作品,提升他们对音乐要素的敏感度。教师要为学生挑选丰富多样的音乐素材,涵盖不同风格、时代和地域的作品。在低年级阶段,可以先从简单、活泼的儿歌入手,如《两只老虎》《小星星》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引入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不同类型的作品。
3.3即兴创作法
即兴创作法鼓励学生在当下根据所听到的音乐、所处的情境等,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音乐创作,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节奏方面,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基本的节奏型,比如“X X | XX XX | ”,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和拓展。学生可以改变节奏的疏密、强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节奏短句。接着,让学生分组用手中的打击乐器,如木鱼、沙锤、三角铁等,将自己创作的节奏型演奏出来,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
3.4合唱与合奏教学
合唱与合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音乐表现力和整体音乐素养,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在合唱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嗓音特点进行合理分组,分为高音部和低音部等。然后从基础的发声训练开始,教导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位置和共鸣技巧,让学生掌握清晰、圆润、统一的发声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创造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科融合,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这些努力,全面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茁壮成长,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标要求,推动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参小”项目背景下乡村小学音乐课程评价机制的构建. 郎月铃;马骁晖.琴童,2024(18)
[2] 小学音乐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路径. 程丹.知识文库,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