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时代财会监督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探究

作者

何瑞佳

昆明创新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财会监督的职能和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健康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在新时代财会监督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愈发显著。文章对新时代财会监督政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内部控制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国有企业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新时代;国企;财会监督;内部控制

新时代财会监督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法规政策变化、企业经营风险增加等。这些挑战使得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内部控制有助于国有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规范内部管理流程,确保企业运营的高效性和规范性。有助于防范和化解国有企业经营风险,降低企业损失。此外,内部控制还有助于国有企业提升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财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一、新时代财会监督政策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会监督政策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以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为核心的财会监督体系,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进入21世纪,我国财会监督政策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核心的政策体系。新时代财会监督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强化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加大对企业财务舞弊、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市场秩序;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与战略发展相结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新时代财会监督政策的发展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有助于国有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内部控制体系方面,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完善,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内部控制效果不佳。一方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体系执行力度不足,部分企业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第二,在内审方面,国有企业的内审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内审独立性不足,部分企业内审部门受制于管理层,难以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作用;内审范围有限,部分企业内审工作仅关注财务领域,忽视了其他业务领域;内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第三,在信息化方面,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尚不健全;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部分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局限于财务领域,忽视了其他业务领域。

第四,在人才方面,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不足。企业对内部控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不够,导致内部控制人才短缺;同时,现有内部控制人才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策略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首先国有企业需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内部控制目标、职责和流程。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内部控制措施,涵盖财务、采购、销售、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领域。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定期评估。同时,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各项内控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搭建高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加强内部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提高信息利用率,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机制,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防范。强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确保企业稳健经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奖励,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二)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

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内容、程序和方法,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内部审计人员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企业应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再者,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另外,企业应充分利用外部审计资源,与外部审计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最后,企业应将内部审计结果作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依据,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三)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国有企业应确保组织架构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通过明确权责划分、优化决策流程,建立起高效、协同的组织体系。如合理设置部门和岗位,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强化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如财务、审计等,确保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及建立常态化的组织架构评估和调整机制,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内部控制文化,将内部控制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具体包括:倡导诚信、合规的企业价值观,形成全员参与的内控氛围;加强对员工的内部控制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内控意识和能力;以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

(四)提高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

第一,国有企业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这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明确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第二,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功能,确保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企业应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内部控制理念和方法,优化系统流程,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第三,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构建安全稳定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通过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第四,企业应定期组织信息化培训,确保员工能够熟练使用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并理解其背后的内部控制理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监督评价机制,确保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五)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人才培育力度

国有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和业务需求,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涵盖理论培训、实践锻炼、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要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队伍,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通过组织各类专业培训、业务研讨、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鼓励企业内部员工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取专业资格证书,提升整体素质。另外,注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员工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的品质,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

四、结束语

在新时代财会监督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在实践中,国有企业应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优化内部控制流程,提升内部控制效果,确保企业运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在新时代的大潮中稳健前行,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风华,冷其珍等.探索企业内部财会监督的具体实施路径[J].财务与会计,2023(10):45-50.

[2]郑思宁.新时代财会监督背景下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讯,2024(18):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