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生活实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作者

张媛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云南大学附属会展学校 云南昆明 650000

在这个经济不断发展和快速变革的时代,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国家未来公民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能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一、基于生活实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的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学科知识的深刻内涵,还能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实例、创设生活情况等方式来开展生活化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基于生活实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还可以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二、基于生活实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的策略

(一)运用日常事例辅助教学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以形象直观的为主。教师在进行生活实践时,可以将生活中的事例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事物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在《生命最宝贵》的教学中,课前,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搜集母亲孕育胎儿到抚养的辛苦过程,让学生知道生命的来之不易,是不可以被替代的 [2]。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教师还可以在网上搜集学生受到伤害的视频并将其制成课件。而后教师可发送给学生并组织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对课堂讲解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上课后教师可以一边播放视频一边进行配音,调动学生的情绪。而教师可以不断地提出层次性的问题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学生可以理解妈妈的伟大和爱。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知道安全意识的缺乏不仅会对自己造成影响,而且还会让自己的家人深陷痛苦。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观看感受并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自己,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加深理解

除了在课堂上播放生活事例,教师还可以组织创设生活情境并将学生引入其中进行探索和实践。课前教师实现设计教学方案并让学生表演,调动学生的情绪,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认真的思考与其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以《爱心的传递者》为例,为了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爱心,帮助他人也可以温暖自己,让学生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音乐《爱的贡献》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之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微课并让学生说说内容。故事中的小王在打扫走廊时,发现通向图书馆的路上有水,就在他想用拖布去拖干净时,小马同学对他进行阻止并拿出了一个干的抹布将地上的水擦干净。小王对此非常困惑,用拖布一样可以拖干净,为什么要用干抹布呢?过了一会儿,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师从图书馆走了出来,刚好走过小马刚才用抹布擦过的地面。小王同学恍然大悟,原来小马同学是怕教师摔倒。学生听完这个故事也会非常的感动。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两位同学的做法并说一说感悟[3]。之后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剧情的演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以及互帮互助,促进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这不仅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还能让学生有一个好的思想品质。

(三)组织实践体验促进感悟

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实践是理论和实际记忆结合的枢纽,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实践,让学生真正内化所学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

《这些事物我来做》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以及家庭责任感,让学生知道家务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生负担,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让学生养成乐于劳动的习惯。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享自己会做的家务。这时学生会积极踊跃的回答,教师可以趁机提出“父母十分辛苦,他们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老人和小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父母分担一下呢”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想到帮助家长分担家务。接下来教师可以将简单的家务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并让学生进行填写。之后鼓励学生在班级中说一说如何做不同的家务。而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科学的评价,加深学生对简单家务的了解。作业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做所能及的事情的作业并让第二天进行分享。通过这样的实践既能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又能让学生熟悉生活中的各种劳务活动,加深了学生的感悟。

综上所述,基于生活实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让学生知道生活和教学的密切联系。而且通过探索和实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会得到相应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实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并引导学生还原生活中的事件,强化学生的感受,使得小学道德与法治可以和生活实践融合在一起,保障课堂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 王万军 . 基于生活实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4,(12):151-154.

[2] 赵炳芹 . 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4,(09):123-126.

[3] 刘蓉蓉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 [J]. 课外语文 ,2020,(07):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