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研究
张冉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邢台 054000
摘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是邢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目前邢台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技术与人才短缺、资金压力与投资回报不确定性、产业基础与政策环境制约以及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技术与人才支撑、构建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优化产业基础与政策环境、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框架。
关键词: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
1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邢台作为冀中南先进制造业基地,始终坚定“工业立市、产业兴市、制造强市”理念不动摇,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积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持续走深走实,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立足邢台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了其在推进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这些对策旨在为邢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进而对提升邢台整体经济水平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2邢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2.1总体发展态势
邢台市作为河北省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在制造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根据2024年的数据,全市46个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5661.03亿元,同比增长9.2%。此外,邢台市入选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位居91位,较上一年上升5位。这表明邢台制造业在规模和竞争力上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2数字化转型进展
截至2024年,邢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7.3%,位居全省第一;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8.1%,实现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为44.2%,均位居全省第二。此外,邢台市积极推动企业上云,累计推动近700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由此可见,邢台市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3绿色化发展成效
邢台市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全市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园区11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家,其中国家级38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三。
3邢台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3.1 技术与人才短缺
邢台制造业在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过程中,面临着技术与人才的双重短缺问题。一方面,数字化转型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如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而绿色化发展则需要掌握节能环保技术和绿色制造工艺的专业人才。然而,邢台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邢台在吸引和留住高端技术人才方面存在劣势,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吸引力,导致人才流失。这种技术与人才的短缺,使得企业在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时面临技术瓶颈,难以实现高效转型。
3.2资金压力与投资回报不确定性
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绿色工厂建设以及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然而,邢台的制造业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资金实力有限,难以承担高昂的转型成本。此外,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和不确定性,这使得部分企业对转型持观望态度。
3.3产业基础与政策环境制约
邢台制造业以传统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偏重,绿色化转型压力较大。同时,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需要完善的产业基础和配套政策支持,但邢台在产业链协同、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此外,邢台在政策支持方面面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难以形成有效的政策合力。
3.4“两化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备
现有指标体系多从数字化和绿色化两个独立维度进行设计,缺乏对两者融合协同效应的系统性考量,难以全面衡量“两化融合”的综合效益。此外,数据获取困难、指标权重分配不合理以及对新兴业态和创新实践的反映不足等问题,也影响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4推动邢台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的对策
4.1强化技术与人才支撑,助力“两化融合”转型
首先,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先进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例如,通过设立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等方式,加速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落地。其次,政府应出台专项政策,吸引高端技术人才流入。例如,提供住房补贴、科研启动资金、子女教育优惠等,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本地劳动力的数字化与绿色化技术水平。此外,鼓励企业与外部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引入外部智力资源,解决短期技术瓶颈问题。
4.2构建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缓解转型资金压力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基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与绿色化改造项目。另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推出针对制造业转型的专项贷款、融资租赁等服务,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同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转型的贷款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提高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此外,引导企业采用“轻资产”转型模式,如通过租赁设备、共享技术平台等方式,降低一次性投资成本。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协同努力,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逐步化解资金压力与投资回报不确定性问题,推动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
4.3优化产业基础与政策环境,推动“两化融合”发展
首先,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升级,提升产业附加值。其次,加强产业链协同,打造产业集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同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政府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与评估,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变化及时优化政策内容。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4.4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框架,提升“两化融合”评估效能
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动态的评价框架,以全面反映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的协同效应和综合效益。首先,重新设计指标体系,引入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效应指标,如数字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程度、绿色转型对数字基础设施的依赖度等,以量化两者融合的实际效益。其次,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渠道数据资源,解决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此外,采用多方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等,确保权重分配的科学性。最后,设立动态更新机制,定期评估和调整指标体系,及时纳入新兴业态和创新实践,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两化融合”需求。
参考文献:
[1]楼沁沁,陆可晶.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赋能宁波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物流管理,2024(06):3-6.
[2]杨轶雯,田贵生.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路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03):158-160.
[3]黄玉妃,左丽,刘平平.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师,2023(09):10-12,14.
[4]薛贺香.“双碳”背景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23(03):101-110.
[5]杨阳.黑龙江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调研分析[J].调查分析,2022(06):30-33.
基金项目:邢台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邢台制造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研究”(XTSKGH2024096)
作者简介:张冉(1992—),女,河北邢台人,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现代物流管理,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