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考衔接, 聚焦思维品质
陈秀莉
秦皇岛市第六高级中学 066308
一、引言
新高考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变革,旨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推动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新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教学策略的调整与优化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教考衔接作为新高考改革的重要理念,强调教学内容与考试要求的紧密结合,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品质是学生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立足教考衔接,聚焦思维品质培养,成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
二、教考衔接的内涵与意义
教考衔接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试要求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协调统一。在新高考背景下,教考衔接不仅要求教师准确把握考试大纲和命题趋势,将考试要求融入日常教学,更强调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考衔接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教学中“教”与“考”的分离状态,实现教学与考试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教学为考试提供知识基础和能力支撑,考试则通过反馈机制促进教学的改进与优化;另一方面,教考衔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考试情境时能够从容应对,展现出较高的思维品质。
三、新高考语文试题对思维品质的考查特点
新高考语文试题在命题设计上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多样化的题型和情境设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综合。具体而言,新高考语文试题对思维品质的考查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逻辑推理与分析能力
新高考语文试题中,信息类文本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等题型常涉及对文章结构、论证思路和观点依据的分析。这类试题要求学生能够理清文本的逻辑关系,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并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对文本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例如,在文言文简答题中,学生需要根据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事件原因或作者观点,这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
(二)注重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新高考语文试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个性化见解。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写作等题型中,试题常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和批判性思考。例如,在写作试题中,学生需要针对某一社会现象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合理论证支持自己的观点。这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并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
(三)考查综合运用与解决问题能力
新高考语文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语言运用和写作等题型中,试题常设置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要求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语言运用试题中,学生需要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词语或句子,这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境分析能力。在写作试题中,学生需要针对某一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与高考试题的内在联系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参考。新高考背景下,教材与高考试题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思维方法成为高考试题考查的重要内容。
(一)教材知识点与高考试题的对应关系
教材中的知识点是高考试题考查的基础。新高考语文试题在命题设计上注重对教材知识点的覆盖和延伸,通过多样化的题型和情境设置,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例如,在文言文阅读试题中,试题常涉及教材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文本。
(二)教材思维方法与高考试题的衔接
教材中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新高考语文试题在命题设计上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这些思维能力在教材中均有体现,如通过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思维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五、立足教考衔接,聚焦思维品质的教学实践路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资源
教材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资源,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和批判性思考。例如,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观点依据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中的象征意义、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指导
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指导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思维方法。例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构建文章结构,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并提出观点,运用创新能力方法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方案。通过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指导,学生可以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
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是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语言运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模拟的社交场景或工作场景,要求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或身边的小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逐渐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六、结论
立足教考衔接,聚焦思维品质是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资源、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指导、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以及加强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等教学实践路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同时,教师应密切关注高考命题趋势和考试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与考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未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语文教学的不断创新,立足教考衔接、聚焦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桂露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J]. 作文 ,2025,(13):61-62.
[2] 沈静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与备考策略研究 [J]. 高考 ,2025,(08):12-14.
注:本文系2024 年度秦皇岛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课题《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实施“教考衔接”的策略与研究》(qhd145kt2024254)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