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党建引领下基层干部人事管理改革的实践研究

作者

唐亚丽

永兴县老干部服务中心 湖南郴州 423300

摘要:为了提升干部人事管理效果,本文主要对党建引领下基层干部人事管理改革的实践进行研究,文中先分析了党建引领下干部人事管理改革的重要性,之后分析了基层实践中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有效措施,包括健全人才选拔制度;完善干部考评体系,提升合理性及科学性;构建完善的干部激励及约束制度,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党建引领;干部人事管理;改革

干部人事管理属于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改革实践对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党建为引领开展干部人事管理改革,旨在通过制度及机制完善及创新,提升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效率及质量,促进党的相关主张落实。然而在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分析及明确问题,同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解决。

1、党建引领下干部人事管理改革的重要性

第一,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上下一心。党建引领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保障。通过将党的理论、政策融入干部选拔、培养、考核的全过程,确保干部队伍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政治自觉。第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事活力。党建引领下的改革注重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和能力提升。将干部派往重点项目和基层岗位实践,增强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推动考核评价体系向“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导向转变,激发干部主动担当的积极性。第三,促进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通过党建引领的干部管理改革,将干部考核与服务群众实效挂钩,强化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锻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第四,服务国家发展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干部人事改革是深化全面改革的组织保障。通过党建引领汇聚人才“活水”,助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党建引领下干部人事管理改革中的问题

2.1选人用人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基层单位干部选拔任用易受裙带关系、地方派系影响,无法保障选拔结果的公正性,干部选拔任用质量不高。在行政事业单位招聘中,经常出现排斥外部优秀人才的情况。另外,基层单位职级职数有限,领导岗位竞争激烈,干部晋升空间较小,导致人才流失或工作动力不足。

2.2考核与激励制度有待优化

考核形式化严重。一些单位设置的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全面,不能充分体现工作实际成效,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检查;一些考核模式存在问题,导致干部的工作理念受到影响,形成工作中产生只关注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的问题,可能产生弄虚作假的行为。部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平均化”,吃“大锅饭”,与工作量和贡献脱钩,挫伤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激励方式单一。现有的激励方式单一,并未结合各层级、各岗位干部制定差异化的激励措施;精神激励流于“评优评先”,缺乏实质性奖励,且名额分配易受人情因素影响。 “能上不能下”难实现。许多基层单位的干部一旦“上位”,即使退出领导岗位,仍享受相应政治经济待遇;部分单位“一把手”管理能力不足,对于不称职或懒政干部不敢得罪,影响了队伍形象。

2.3缺乏必要的培训与提升支持

因为财政紧张,经费不足,使得基层单位教育培训资源匮乏,多依赖“以会代训”。部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会少,知识更新滞后,个别具备专业技术职责职能的单位出现专业人才断流的现象,只能向其他地方寻求技术支持。

2.4存在编制与人员结构矛盾

编制管理较严,尤其行政单位控编苛刻。县乡两级编制总量控制严格,部分县市区由于历史形成超编等情况,行政单位多年不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单位人员结构严重老化;基层事务冗杂繁重,编外招聘临时工现象普遍,有些单位甚至以编外人员为工作主力,编内编外同工不同酬问题突出。事业单位存在“空编不用”与“无编可用”并存现象,人才补充滞后。专业人才短缺。经济欠发达地区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

2.5数字化与信息化水平低

人事管理系统落后。依赖手工操作或老旧系统,效率低下且易出错;数据分析能力弱。缺乏对人事数据的深度挖掘,难以支持科学决策;信息安全风险。敏感员工信息(如薪酬、档案)存在泄露隐患。

3.深层原因分析

3.1观念滞后

部分管理者观念固化,仍将人事管理视为“行政事务”,而非战略资源。部分领导存在“重使用轻培养”“论资排辈”思维,改革动力不足。

3.2资源投入不足

在培训、技术工具和人才发展上缺乏长期投入。

3.3利益固化阻力

既得利益群体阻碍改革,导致机制僵化难以突破。

3.4体制性约束

编制、财政等资源分配权集中在上级,县级自主调整空间小。

3.5地域局限性

经济欠发达地区吸引力不足,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4、党建引领下干部人事管理改革措施

4.1健全人才选拔制度

单位应该分析现有选拔标准,持续对其进行优化和完善,丰富选拔内容,提升选拔结果的合理性[4]。还要丰富评价方式,除了要评价干部的工作绩效,还要重视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评价,提升评价的系统性。单位需要分析现有的选拔流程,对其进行精简,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时间成本。在干部选拔中应该提升公开性及透明性,让干部群众监督,提升公信力。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及选拔,从一线及艰苦岗位中培养年轻干部,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除此之外,还要实行三项制度改革要求,让干部做到能上能下。

4.2完善干部考评体系,提升合理性及科学性

单位需要丰富考核指标,系统的体现干部工作情况和综合能力。还要丰富考核方式,提升考核效率和质量。优化及健全评价内容,全面了解其他人员的信息反馈,从而客观地评价干部工作成果和群众满意度。基于采取差异化绩效考核方式,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4.3构建完善干部激励及约束制度

单位应该丰富激励措施,满足干部的不同要求,兼顾精神、物质、荣誉、经济激励等,提升干部的工作成就感。基于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比如拓展奖励范围、健全奖励标准等,让干部可以在工作中感受到激励作用,提升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单位应该构建约束及惩戒制度,提升干部的重视度及责任感,发挥威慑及约束作用,确保干部队伍纪律。还要构建及健全监督检查制度,能够及时找出实践中的问题,有目的性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提升制度执行效果。

4.4加强专业化培训

为了提升干部培训质量,单位可以与高校、智库合作定制培训课程,分析干部的能力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课程,持续加强干部专业能力。

4.5加强数字化工具应用,提升干部人事管理效率与干部体验

比如借助数字化工具能够对日常人事管理流程进行精简。基于开发相应的软件,自动化的对干部的相关业务进行处理,减少人员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以及干部满意度;还可以在干部信息电子化管理中应用数字化工具,构建电子档案系统,集中存储干部相关信息,为检索提供便利;在干部培训及发展中也可以运用数字化工具。借助在线学习平台,让干部能够随时访问培训资源,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平台中具有多样化的功能,适应干部的不同学习要求;在绩效评估中运用数字化工具,能够构建数字化绩效管理系统,有效地评价干部工作表现。系统能够自动收集干部工作数据,有效地分析,形成绩效报告。

结语:

综上所述,干部人事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应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系统的进行设计。因此,单位应该提升重视度,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如优化及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健全干部考评制度与机制,构建健全的激励和约束制度等,持续提升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炜. 党建引领下干部人事管理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 [J]. 社会与公益, 2024, (11): 51-52.

[2]胡星. 基于党管干部原则的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研究 [J]. 现代商贸工业, 2021, 42 (18): 48-50.

作者简介:唐亚丽(1980.06)女,汉族,湖南永兴,本科,政工师,从事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