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提升中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践效果

作者

孙源晨

靖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引言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慢性精神疾病,其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成为影响病情控制的关键因素。临床实践发现,许多患者因缺乏疾病认知、药物副作用或社会支持不足等原因,容易出现用药不规律或自行停药的情况,从而增加复发风险。近年来,个性化护理干预因能够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病程特点及家庭环境进行差异化管理,逐渐成为提升用药依从性的重要策略。通过科学评估和定制化干预,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用药观念,促进长期治疗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一、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低下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且以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社会功能缺陷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长期规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是控制症状、降低复发率和维持社会功能的核心措施,但在临床实践中,患者用药依从性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量研究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一至一半的患者存在间断用药、擅自停药或用药剂量不规范的情况。这种不规律用药行为直接导致症状反复、病情恶化,甚至增加再住院率。由于疾病本身的认知功能受损,部分患者对治疗必要性缺乏充分认识,对药物作用机制理解有限,导致治疗依从性难以保证。

导致用药依从性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患者自身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也涉及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患者对药物副作用的敏感反应是影响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体重增加、锥体外系反应、内分泌失调等不良反应常常导致患者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与此同时,疾病相关的自知力缺失使部分患者无法正确认识病情,认为无需长期用药。此外,家庭护理能力不足、医患沟通缺乏、社会偏见与歧视等社会心理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依从性问题,形成多重影响下的用药管理困境。

从临床护理角度来看,用药依从性低下不仅影响患者个体的康复进程,还对社会医疗资源造成额外负担。频繁复发和再住院会显著增加医疗成本,并加重家庭经济压力。尤其在社区精神卫生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缺乏持续的健康教育和随访干预,患者无法形成长期规范用药的行为习惯。随着精神分裂症治疗模式向多学科协作和连续性护理转变,如何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精准的护理干预措施,成为提升用药依从性的关键突破口。综合分析现状与原因,可以为后续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提升用药依从性中的实施策略

在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过程中,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核心在于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特点、认知能力、心理状态以及社会支持状况,以便制定符合个体需求的干预方案。通过量表评估、病历分析和访谈等多维度资料收集,可以全面掌握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使用史和依从性水平,从而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患者的病情分型与药物敏感性,护理人员可与医生协作调整药物治疗计划,并通过循证护理的理念指导患者正确理解药物作用机制,降低盲目停药的风险。

在实施过程中,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用药行为。通过建立信任关系,护理人员可以针对患者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忧进行科学解释,帮助其形成积极的用药认知。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和动机访谈技术,引导患者逐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治疗依从性。同时,针对认知功能受损较重的患者,可设计图文并茂的药物使用手册或依从性管理卡片,以降低信息获取难度。家庭干预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家属进行药物管理培训和心理支持指导,能够促进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形成多方协作的支持体系。

为确保干预措施的长期有效性,动态随访和连续性护理管理是关键环节。通过建立患者用药档案和定期追踪机制,护理人员可实时监测药物使用情况,及时发现依从性下降的风险信号并进行干预。借助信息化平台和社区精神卫生资源,可以实现对患者的远程监控和用药提醒,提升干预的可及性与连续性。同时,整合多学科团队资源,包括精神科医生、临床药师和社会工作者,形成联合干预模式,提高个性化护理的针对性和系统性。通过科学评估、精细管理和协作配合,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促进病情稳定与康复。

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依从性和病情稳定的实践成效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显著的积极成效。通过针对不同患者病情特点和心理需求实施差异化护理措施,患者对药物的认知水平和治疗态度得到了明显改善。多数患者能够正确理解抗精神病药物的重要性,对长期规律用药的接受度明显提高。研究资料显示,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评分中普遍高于未接受干预的对照组,且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呈下降趋势。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患者对疾病管理认知的提升,也体现了护理干预在强化药物依从性方面的有效性。

从心理健康层面来看,个性化护理干预通过持续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了因副作用或社会偏见带来的焦虑与抵触情绪。在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起稳定的信任关系,患者逐渐形成积极配合的治疗态度。与此同时,家庭成员的参与度增强,促进了患者在家庭环境中的情绪稳定与行为改善。通过多维度的支持系统,患者在面对疾病时表现出更强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抗复发能力,整体心理状况与社会功能均有所提升。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个性化护理干预不仅在短期内提升了用药依从性,还对病情长期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患者因依从性不足而出现急性症状复发的情况减少,病程控制效果更加理想。部分患者在康复训练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表现出持续进步,能够更好地参与社区生活和日常活动。护理干预在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以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价值也逐渐显现。个性化护理干预已被证实是一种切实可行且效果显著的措施,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提供了坚实保障。

结语: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提升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基于患者的病情特点、认知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制定差异化护理方案,不仅改善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知与态度,还有效降低了复发率和再住院率。通过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家庭协作与动态随访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病情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提升。该方法为精神分裂症长期规范化治疗与康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张雄 , 马世发 , 李小龙 , 等 .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相关基因多态性分布研究 [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5,35(01):41-43.

[2] 兰吴沅 , 胡伟明 , 兰智勇 . 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中 的 临 床 效 能 [J]. 中 华 全 科 医 学 ,2023,21(02):238-241.DOI: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854.

[3] 胡维 , 乔娟 , 刘艳 , 等 . 治疗抵抗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1,31(0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