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心理护理对小儿白血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

刘莉萍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血液科 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抽取医院60例小儿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入选时间均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所有患儿共计2组,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30例)予以心理护理干预。组间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依从率96.67%(29/30),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组间心理状态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变化更明显,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提升小儿白血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方面成效显著,应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小儿白血病;依从性;心理状态;效果

小儿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白血病的治疗手段不断增多,如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但治疗过程漫长且痛苦,患儿常难以忍受,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1]。传统的治疗方法侧重于疾病本身的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忽视了患儿的心理需求。心理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注重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干预缓解其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2]。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小儿白血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医院60例小儿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入选时间均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所有患儿共计2组。30例对照组男女患儿各有15例,年龄最小值是3岁,最大值是13岁,均值(7.16±2.2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久20个月,均值(10.69±2.63)月。30例观察组男女患儿各有16/14例,年龄最小值是4岁,最大值是12岁,均值(7.40±2.34)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久18个月,均值(9.91±2.70)月。各组患儿的上述相关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纳入本研究患儿均经临床确诊白血病;(2)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3)患儿骨髓细胞形态经临床检查所得原始细胞结果为30%以上。

排除标准:(1)存在白血病治疗过程禁忌指征;(2)严重系统疾病,机体凝血功能异常;(3)无法坚持到治疗结束。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为患儿提供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定期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严格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与化疗,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饮食,保证营养摄入。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包括内容如下:(1)心理评估:在患儿入院后,运用适合儿童的心理测评工具,评估其心理状态,如焦虑、恐惧程度,了解影响其情绪的因素,为后续护理提供依据。(2)有效沟通:护理人员主动与患儿交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白血病治疗知识,消除其对疾病和治疗的陌生感与恐惧。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建立信任关系,耐心倾听患儿内心想法。(3)环境护理:在病房布置卡通装饰、儿童书籍和玩具,营造温馨、童趣的氛围,缓解患儿紧张情绪。鼓励同病房患儿互动交流,分享治疗经历,互相支持。(4)陪伴安抚:为家长提供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指导家长以积极态度面对患儿,给予更多陪伴与鼓励,共同增强患儿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1)根据患儿治疗过程的配合度,划分治疗依从性为三个标准,完全配合不存在任何抵触,为完全依从;基本配合,存在3次以内抵触治疗,为部分依从;很难配合,存在3次以上抵触治疗,为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患儿例数×100%。(2)心理状态对比,分别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对两组患儿均采用HAMA、HAMD心理状态评估量表,各量表分值均64分,根据量表评估分值高低表示患儿心理状态情况,越高代表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整理本研究数值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对心理状态均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则使用%表示,对治疗依从性数值卡方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将0.05作为衡量标准,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依从率96.67%(29/30),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组间心理状态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变化更明显,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通过探讨心理护理对小儿白血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提高小儿白血病治疗效果提供新的护理思路和方法,以期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根据结果,从治疗依从性来看,观察组依从率高达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显著(P<0.05),与以往研究一致[3]。小儿白血病治疗周期长、过程痛苦,常规护理往往仅满足基本医疗需求,难以消除患儿对治疗的恐惧与抗拒。而心理护理通过专业干预,像用童趣化方式讲解治疗流程,让患儿理解治疗的必要性,减少抵触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比如护理人员通过故事书或动画向患儿展示化疗过程,帮助他们提前熟悉,降低恐惧。在心理状态方面,干预前两组HAMA、HAMD评分差异不大,干预后观察组变化更明显,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4]。可见心理护理通过营造温馨病房环境、鼓励同伴交流以及给予家长心理支持等方式,为患儿构建积极心理环境。患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感受到关怀,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进而更愿意配合治疗,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提升小儿白血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方面成效显著,应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芳.探究心理护理对白血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8):94-95.

[2]李红.观察优质护理对白血病患者不良情绪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04):405-406.DOI:10.13586/j.cnki.yjyx1984.2020.04.024.

[3]宋小秀,任艳霞,李战华,等.健康教育路径对白血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0,18(14):1510-1512.

[4]张芳.心理护理对白血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6):2904-2906.